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长春动植物公园小熊猫馆内小熊猫个体在公园内饲养的情况下,场馆建设、繁殖、食物、丰容等一系列方法总结。从小熊猫的引进到新馆舍投入使用,再到子二代个体繁殖成功,期间经历了多次的失败,吸取了经验,总结出方法更适合圈养条件小熊猫的生存。  相似文献   
2.
姚启远 《野生动物》2013,(4):190-191
岩羊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和适应恶劣环境的本领,不怕寒冷,不畏风雪,耐干旱,多在海拔4 000~6 000 m雪线以上的不毛之地生活,喜群居。学者对岩羊的野外行为研究较多,但对岩羊圈养的研究文章不多。2009~2012年,在长春动植物公园岩羊馆内对6只成年岩羊进行观察,在非原产地的平原地区通过圈养的方式对岩羊的饲养、食物组成、防疫、繁殖进行分析总结,为以后岩羊在非原产地的饲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大鸨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静  慕德俊  刘畅  卢小琴  姚启远 《野生动物》2011,32(6):329-331,335
大鸨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并且容易受惊,外来干扰、环境不适等都会对大鸨的成功交配、受精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影响其繁殖效果。大鸨的应激反应相当强烈,有时候是致命的。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给大鸨创造安静的饲养环境,配合科学的饲料是繁殖成功的关键因素。另外,大鸨雏鸟出雏后很难饲喂成功,常常是在雏鸟1~15日龄时死亡率较高。笔者通过17 a(1992~2009年)的饲养繁殖,从大鸨育雏期、育成期和繁殖期的饲料配制、孵化、育雏期温湿度控制以及孵化期凉卵时间等方面探讨提高大鸨成活率的方法。通过不断试验得出孵化温度早、中期为37.5~37.8℃,相对湿度45%~50%;末期为37.2~37.5℃,相对湿度为50%~55%;出雏温度为36.8~37.2℃,相对湿度55%~6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