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试验选择体重3.23±0.63 kg奇卡兔20只,单独或联合应用组胺和4-氨基吡啶(4-AP)建立兔瘙痒模型.将兔随机分为4组,皮下注射造模药物后记录搔抓反应次数和搔抓潜伏期,检测注射药物前后小鼠血清中的组胺、IFN-γ和IL-6的浓度.结果显示:组胺和4-AP联合运用后搔抓潜伏期显著缩短,40 min内搔抓次数均极显著增加(P<0.01).组胺致瘙痒模型组的兔血清组胺浓度升高,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2个细胞因子的浓度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联合应用组胺和4-AP建立的瘙痒模型效果优于组胺和4-AP单独作用.  相似文献   
2.
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山东济南市 5个奶牛场的 1 65份临床型和 1 4 7份隐性型乳房炎奶样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临床型未用利福平复合新药奶样 48份 ,细菌检出率为 83 33 % ;用该药 2d内采集的奶样 1 1 7份 ,细菌检出率 60 68%。隐性乳房炎奶样细菌检出率 72 2 9%。用新研制的利福平复合新药对未用该药奶样分离菌 35株和用该药后有代表性的分离菌 40株 ,共 75株临床型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84%为高度敏感 (63/ 75) ,1 6 %为中度敏感 (1 2 / 75)。鉴定的细菌有葡萄球菌 ,链球菌 ,大肠杆菌 ,棒状杆菌 ,芽孢杆菌等。根据用药后患病奶牛的临床表现和奶样细菌分离情况 ,表明该药对奶牛乳房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山东济南市5个奶牛场的165份临床型和147份隐性乳房炎奶样进行了分离鉴定.临床型未用利福平复合新药奶样48份,细菌检出率为83.33%;用该药2 d内采集的奶样117份,细菌检出率60.68%.隐性乳房炎奶样细菌检出率68.03%.用利福平复合新药对未用该药奶样分离菌35株和用该药后有代表性的分离菌40株,共75株临床型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84%为高度敏感(63/75),16%为中度敏感(12/75).鉴定的细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棒状杆菌,芽孢杆菌等.根据用药后患病奶牛的临床表现和奶样细菌分离情况,表明该药对奶牛乳房炎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