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38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禽骨短粗症是锰缺乏或对锰的吸收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该症的特征是病鸡的跗关节异常肿大。今年,我们诊治了一起14日龄罗曼雏鸡的骨短粗症。现报告如下。一.发病经过我县某粮站养鸡场于1990年的5月中旬从上海新杨种鸡场购回罗曼父母代雏鸡2000羽,分在6间平房内笼养,饲养至14日龄时发现每个鸡舍内均有20多羽鸡步行困难,重者侧卧,强行则腿呈挣扎状仍不能站立,至16日龄时,约有30%的鸡有此症状,但患鸡仍有采食能力,少数鸡因吃不到饲料而饥饿死亡。至17日龄时总计死亡56只,该批鸡开食后喂以自配雏鸡  相似文献   
2.
3.
缺铁性贫血多发于3周龄左右的仔猪,10周龄以后很少发生。1993年1月28日,我市新民乡粮站饲养的130日龄育肥猪发生了罕见的缺铁性贫血。发病经过:该粮站饲养了150头育肥猪,分9间圈舍饲养,圈舍为水泥地面。从断奶后至发病期间一直喂给上海某饲料厂生产的颗粒饲料,其间曾对猪群普遍补硒一次。1993年1月28日,猪群达130日龄,平均体重约40kg,有3个圈舍计16头猪突然发生相互咬耳朵、咬尾巴,井出现减食;次日又有2个圈的9头猪发生互咬,并有啃圈现象,严得的猪被咬断尾巴和耳根,兽医曾对病猪肌注青霉素、磺胺类药及亚硒酸钠VE注射液,但未见疗效,猪群仍发生互咬症状。发病后第3天总计有46头猪发生互咬,有4头猪被咬断尾巴,两头猪耳根被咬伤,死亡猪6头。临床症状:患病猪被毛粗乱,腹泻,皮肤干燥,耳尖、鼻端等可视粘膜苍白呈贫血状,病死猪死前呼吸困难。病猪体温正常。  相似文献   
4.
鸡霉形体病(MS)的传染途径有待探明孙家龙译自.《WorldPoultrymisset》1994,(3)传染原因从欧美很多的科技文献可知,引起MS常见的传染途径有:父田代鸡带菌、空中运输、其它鸟类以及人的传播。然而,来源于无MS父母代鸡的后代却友生了...  相似文献   
5.
<正> 国内外不少试验报道表明,鸡日粮中添加小苏打可提高鸡的生产性能和防治疾病。据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人员的试验,蛋鸡按每公斤日粮添加1~5克的小苏打,有三方面的作用;(1)增加蛋壳强度,减少次品蛋;(2)提高产蛋量;(3)提高日粮蛋白质的利用率。由于蛋鸡的生产性能与其体内的K~+、Na~+和Cl~-之间的平衡有着密切关系,而含钠的非氯化合物小苏打能维持Na~+和Cl~-的平衡,以保持血液中Na~+的浓度至足够的水平利于蛋壳的形成。同时,小苏打可提高鸡体内磷的活性,促进磷的吸收,继而能提高蛋  相似文献   
6.
烟酸是大多数动物生长、繁殖等体内重要生化过程所必需的维生素。由于鸡肉的生长速度快、蛋鸡产蛋量高,象烟酸等营养缺乏症就很易发生,这对禽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烟酸在禽体内与辅酶 NAD 和 NADP 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可由色氨酸与其它一些必要的营养素转变而来。事实表明,一些病原体等外来因素以及家禽本身的生长速度能影响家禽对烟酸的需要量。通过对理想环境和商品化生产环境的对比研究得出,必须重视家禽的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7.
山鸡疑患传染性囊病我市一养殖户饲养的182羽七彩山鸡,在70日龄时突然发病。病鸡表现为羽毛蓬松,缩颈垂头,畏寒聚居,拉白色稀粪。剖检死鸡所见:法氏囊肿大,体积达1.2×0.6cm内皱壁轻度水肿;肾肿大、输尿管内有黄白色尿酸盐沉着;肝脏肿大,肠道粘膜点...  相似文献   
8.
1989年11月下旬,我们在门诊工作中遇到一起用腌板鸭卤水喂猪引起食盐中毒的病例。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经过及症状本市伴今镇油米厂于1989年11月共饲养65头猪(其中80公斤的肥猪1头,40公斤的架子猪61头,25公斤的后备小母猪3头)。11月25日凌晨,发现一头架子猪出现神经症状:烦躁,盲目撞墙,口腔流出大量泡沫状粘液,全身颤抖,阵发生痉挛(每次持续2~3分钟)。中  相似文献   
9.
鸡虱又称羽虱,是鸡常见的体表寄生虫。鸡虱种类很多(已有40多种),数量大,繁殖非常快。多年来,人们对鸡虱的危害未能予以重视,使养鸡生产造成不少的损失。鸡虱传播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互相接触而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季较严重。据了解,凡老鸡舍饲养的成年鸡及...  相似文献   
10.
番鸭“肝白点病”又称番鸭“花肝病”或“肝花点病”、“番鸭坏死性肝炎”等,自1998年以来,在我国的福建、浙江、广东等番鸭饲养密集地区频频发生并流行,其发病率高,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2003年3月,我市首次发生番鸭肝白点病,同年4月中旬又相继发生两起。一发病情况我市长庄乡养鸭专业户李某,2003年3月购回雏番鸭4000只,至5日龄时,发现100多只番鸭腹泻,粪便大多为绿色,少数为白色,采食量减少甚至废绝。畜主用乳酸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先后拌水供鸭饮用,疗效不明显,病鸭越来越多,至9日龄时,死亡500多只,尚有患病鸭1000多只。病鸭精神萎靡,尖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