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秀珍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秀珍菇又名环柄侧耳.是侧耳属中最优秀的一个新品种。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柄洁白,菌盖扇形、肾形或圆形,青灰色。该菇不仅形美味鲜、肉质肥嫩,而且营养丰富,保健价值高,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20世纪80年代末该品种传到我国,经多年反复试验,人工栽培技术已口臻完善且能规模生产。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以12年生朝辉和10年生红珊瑚桃为试材,进行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防治桃疮痂病、穿孔病试验.结果表明,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桃疮痂病的防治达76.84%,600和800倍液对穿孔病的防治达78.04%和72.34%,均优于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和代森锰锌等常用杀菌剂来防治桃疮痂病和桃穿孔病的防效.  相似文献   
3.
北方大棚杏鲍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杏鲍菇是近年来人工驯化栽培成功并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珍稀食用菌,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山东省栽培杏鲍菇的方式主要为塑料大棚袋栽.我所自2000年以来,引进、筛选杏鲍菇优良品种,利用棉籽壳、玉米芯、锯木屑等原料,在本所温室大棚和济南、定陶、惠民等生产基地进行了栽培试验示范,平均两茬菇生物转化率达到95%以上,且商品性好,其生产周期一般为100天左右,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探讨复方中药提取物对植物枯萎病原菌的影响,以为生产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个浓度的药液,均有不同程度地抑制西瓜枯萎病原菌和黄瓜枯萎病原菌的作用,其抑制作用随浓度增高而显著增加。即使在低浓度0.031 3 g/mL时,对该2种病原菌仍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孙廷林 《农技服务》2007,24(9):69-69,71
简要介绍了目前防治果树病虫害的主要生物农药的特点、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桃树病虫害种类较多,常见的有20余种,但每个桃园发生轻重不一,应因地制宜的确定防治重点,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将病虫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并使果品达到安全、优质、营养的无公害食品标准.……  相似文献   
7.
pH值对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pH值对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培养基Ⅰ,即马铃薯200 g,蔗糖20 g,琼脂20 g,蛋白胨4 g,蒸馏水1 000 ml,最适pH值为5.79。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绿盲蝽越冬卵的发育过程, 明确其防治的关键期, 本文在显微镜下观察了绿盲蝽越冬卵浸水后的发育过程, 并测定了其长度?宽度及卵盖长度?结果表明, 绿盲蝽越冬卵在浸水后第4天开始出现眼点; 第5天85.00%的卵出现眼点; 第7天卵的孵化率达到87.50%?越冬卵在发育过程中不断增长, 浸水3 d后卵宽达到最大值, 孵化前卵长和卵盖长度均达到最大值, 分别为1 473.96 μm和605.89 μm?总之, 绿盲蝽越冬卵在发育过程中形态不断变化, 眼点出现后的2~3 d是防治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9.
我国林业改革经历了十多年的历程已经取得了基本的改革预期效果。但是,在林业市场化改革中也遇到了许多其他行业改革所不曾面临的问题。为了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科学利用、促进林业市场化进程,我国应加快对林业市场化改革所面对的问题,在林业发展中出现不适应时代变化的因素的分析与探讨。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如何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黑盲蝽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害虫,本文应用生态位和地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紫花苜蓿田中黑盲蝽、东亚小花蝽、龟纹瓢虫和三突花蛛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分布。结果显示,中黑盲蝽与东亚小花蝽和龟纹瓢虫的生态位重叠度较高,与三突花蛛的生态位重叠度较低。地统计学分析显示,在紫花苜蓿田中,中黑盲蝽、东亚小花蝽、龟纹瓢虫都呈聚集分布,其空间相关范围分别为11.59、31.32和5.29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