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55篇
综合类   60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5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畜牧场规模越来越大,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家禽养殖与加工业的发展,我国禽蛋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蛋的人均占有量达到16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全国畜牧业产值达到40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养禽业已成为中国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和主要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规模养殖的蓬勃发展,如同大型猪场引起的环境问题一样,大型养鸡场引起的环境问题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蚯蚓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2009年在我国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地区采用挖掘法对这些地区不同类型生境采集到的蚯蚓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野外采集到的蚯蚓置于潮湿土壤带回驻地,在采集当日用70%酒精处死,保存于95%酒精以备研究。部分形态分类特征明显的蚯蚓个体作为模式标本保存于10%福尔马林溶液。本研究据此提供了该地区最新的蚯蚓资源名录。在山东半岛发现陆栖蚯蚓3科6属13种,以巨蚓科(占种类总数的39%)、正蚓科(占种类总数的39%)为主;在辽东半岛调查共发现3科7属16种,以正蚓科(占种类总数的44%)、巨蚓科(占种类总数的31%)为主。作为蠕虫养殖业中的赤子爱胜蚓,在野外环境中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丹麦有机猪的生产情况(有机猪的品种、畜舍环境和条件、畜舍卫生和饲养饲料状况)、沙门氏菌控制计划的情况(饲料、种猪群、断奶仔猪群、育肥猪群和屠宰场的监控)和效果。同时,简析了我国发展有机畜牧业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实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预防管理体系和有机养殖是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硒含量、形态及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硒(Se)对于植物以及人体的有效性逐渐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富硒土壤被发现和利用,但目前人们对于土壤中硒的含量、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还没有形成系统、全面和准确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硒研究文献的整理和分析,认为当前对土壤中硒总量有较全面的数据,但对于硒的植物有效性与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认识不一,主要原因在于研究前提(土壤类型、气候等)的差异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掩盖。今后应在相对控制某一变量的前提下,采用定量模型技术,分析土壤硒有效性的真实影响因素和定量规律。在区域大气-土壤-水-植物系统的硒平衡方面,针对大气沉降、硒甲基化(挥发)、硒的淋失等途径的定量规律和影响因素,应开展大尺度范围的监测和分析。利用硒同位素技术(自然丰度和加富标记),更加准确地追踪硒在土壤、植物等子系统的转化规律,从而为提高硒的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畜牧业污染与畜牧环保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6.
有机农业是一个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在开始有机生产和农作物认证之间的时间为转化时期。整个农场,包括家畜应当在这个时期达到这个标准。……  相似文献   
7.
厌氧污泥发酵制氢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了酸处理、碱处理、热处理、超声波预处理厌氧污泥发酵产氢的产氢量,选择产氢量最高的热预处理后的污泥作为混合微生物系,以葡萄糖为基质,研究了温度、pH值、底物浓度对厌氧污泥发酵产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的温度、pH值、底物浓度是影响热处理污泥发酵产氢的3个重要因素。厌氧污泥发酵产氢的最适pH值为6.0,最适葡萄糖浓度为5 g/L,最适温度为45℃。  相似文献   
8.
常规与有机农作条件下土壤—植物系统磷素平衡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自然生态系统中P的形态、数量和循环方式,对常规和有机农作条件下土壤-植物系统P的来源、数量、输入、输出途径及特点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P的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有机农作方式下P投入水平低,输出与常规农作方式相当,系统表现为负平衡,但P的利用效率高于常规农作方式,对减少P素的负效应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5年5月19日,由我校资源环境学院孙振钧教授主持的2个国家课题“蚯蚓生物抗菌肽研究”和“蚯蚓生物反应器研制与多功能生物有机肥料和抗菌肽饲料添加剂生产”同时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针对北京郊区汇源与正谷有机蔬菜基地,通过对不同蔬菜生产基地取样分析,研究有机和常规蔬菜生产条件下土壤养分平衡特征,分析有机生产蔬菜和土壤的15N特征。结果表明,(1)有机蔬菜生产与常规生产对比,由于施肥数量不同,汇源有机蔬菜基地土壤N、P及K盈余量(分别为356~472kg·hm-2、298kg·hm-2和200~226kg·hm-2)高于当地常规生产,而正谷有机蔬菜生产土壤N、P及K养分盈余量(分别为-164~190kg·hm-2、107.9~435.5kg·hm-2和-164.5~-136.8kg·hm-2)低于当地常规生产;(2)汇源有机蔬菜生产模式中,土壤N素养分有逐季累积的趋势,有机肥的N、P和K养分存在着不平衡性,这可能是造成0~20cm土层磷素大量累积的重要原因;(3)蔬菜类别不同,δ15N值不同,一般为叶菜类最高(10.49‰),果菜类次之(10.07‰),根菜类δ15N值最低(5.62‰);(4)植物不同部位δ15N值也有差异。针对圆椒的分析表明,圆椒叶δ15N(12.44‰)>圆椒果实δ15N(9.35‰);(5)土壤δ15N与土壤全N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回归方程为δ15N土壤=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