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黑龙江省桑树种质资源考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 10多年对黑龙江省野生桑树种质资源的实地考察 ,明确了全省野生桑树主要分布在北纬 5 0°以南地区 ,北纬 5 0°以北是我国桑树分布的最北限区。发现了 1株 12 0a的古桑树 ,是宝贵的耐寒桑树种质 ;从收集的 30份桑树种质材料中选择出优良单株 ,通过嫁接繁殖成 30个无性系 ,建立了黑龙江省地方桑树类型种质园。野生桑树种质资源具有根系发达和抗寒、抗旱、耐剪伐、树型可塑性强等特点 ,是开发耐寒高产桑树品种和生态林木品种的优异材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近年来严重危害黑龙江省西瓜生产的西瓜枯萎病菌进行研究,采用浸种接种法,对采自黑龙江省不同地区西瓜田的15个西瓜枯萎病菌的11个分离物,进行了形态特征比较、西瓜枯萎病菌专化型鉴定和生理小种分化鉴定。结果表明,危害黑龙江省西瓜枯萎病菌的生理小种为1号小种。并用鉴定的黑龙江省西瓜枯萎病的原菌株对12份西瓜材料进行了抗病鉴定,结果表明,中抗材料1份,高抗材料2份,高感材料2份,轻抗材料7份。其中甜妞、早春红玉为高抗品种,发病率分别为19.67%,18.45%,显著低于其他10个品种;天使,黑美人为高感品种,发病率分别为88.22%,93.33%,显著高于其他10个品种。本研究明确了黑龙江省危害西瓜枯萎病菌的生理小种类型,为这一地区西瓜抗病新品种选育及西瓜生产栽培品种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安美君 《江苏蚕业》2005,27(2):16-18
对黑龙江省三个桑树品种进行草本化栽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桑树合理密植对桑叶质量影响不显著,但过度密植,将影响桑叶质量。供试的三个桑树品种叶质随密度增加到60000-75000株/hm2后,密度继续增加,叶质下降,养蚕质量随之下降。密度对养蚕质量各因素影响,因桑树品种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4.
吴凤芝  安美君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2):4636-4644
 【目的】揭示不同枯萎病抗性西瓜品种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差异及嫁接提高抗病性的土壤微生物学基础。【方法】以抗枯萎病西瓜品种‘甜妞’和感枯萎病西瓜品种‘天使’为试材,以南瓜(博强1号)为嫁接砧木,采用平板计数及PCR-DGGE技术,研究抗感枯萎病西瓜品种自根苗、嫁接苗和砧木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抗性品种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在生育期的中后期显著高于感病品种,根际土壤真菌数量显著低于感病品种;感病品种嫁接后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非嫁接处理,而镰孢菌除苗期外均低于非嫁接处理;PCR-DGGE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且随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对差异条带测序分析说明不同西瓜品种及嫁接砧木南瓜根际分布不同的细菌和真菌群。【结论】西瓜抗病品种的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而真菌和镰孢菌数量显著低于感病品种,品种的抗性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和数量密切相关;嫁接提高了感病品种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数量,抑制了枯萎病菌的积聚,改变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植物基因型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而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不同将导致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差异及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西瓜为试材,在黑龙江省内11种典型栽培模式背景下种植西瓜,研究了西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栽种西瓜后明显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其中处理D(西瓜/西瓜)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以及细菌的丰富度最低,并且与大多数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性较低。相关性分析表明,真菌的多样性与土壤的电导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经测序后发现,大部分的细菌属于链球菌属、放线菌、拟无枝酸菌、芽单胞菌门等;真菌类群为赤霉属、链格孢属、毛壳菌属、隐球菌属等。  相似文献   
6.
安美君 《中国蚕业》2004,25(2):32-33
多年来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曾尝试将蚕桑引入北纬48°以北地区生产,由于桑树安全越冬及养蚕后期低温等技术问题难以解决而放弃.经过1999~2002的试验研究,攻克了制约高纬度地区蚕桑生产发展的难题,证明蚕桑生产可以在黑龙江省境内北纬48~49°区域内生产,而且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寒地实生桑栽植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地主栽的青龙、秋雨、泰平三个品种的实生桑,分别进行三个密度的无干密植,实行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刘测定的夏秋两期养蚕的总产叶量统计分析,确定三个主栽品种与密度的最佳组合。即秋雨实生桑栽植密度4000株/667m~2为最佳组合,产叶量最高,青龙实生桑栽植密度5000株/667m~2次之,而泰来实生桑栽植密度4000株/667m~2的组合最差,在当地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8.
我省生长的实生桑,具有根系发达,耐寒、抗旱、侧枝多,叶片小的特点.为提高产量,改善叶质,可选择优良品种桑的枝条与省内实生桑的根进行嫁接,以便繁育出既耐寒、又高产的桑树.在生产实践中,主要采用袋接方法繁育桑苗.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在短期内可以繁育出大量种苗.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蚕业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龙江省蚕业虽仅有1个多世纪的历史,但因地处北纬45°以北,独特的地理位置,辽阔的地域,富饶的资源,复杂多样的地形,再加上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点,适宜发展柞蚕、家蚕、天蚕,是全国柞蚕主产省之一,得天独厚的天蚕资源更为黑龙江蚕业增添了新的内容.如今已被黑龙江省政府纳入全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项目之一,已形成生产、科研、技术推广服务,产加销一体化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0.
安美君 《蚕业科学》2005,31(1):88-90
对黑龙江省的3个主栽桑树品种秋雨、青龙、泰来进行无干栽植密度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桑树品种有不同的适宜栽植密度。秋雨和青龙在60000株/hm2、泰来在75000株/hm2栽植密度下产叶量达到最高。桑树合理密植对桑叶质量影响不显著,但增加到60000~75000株/hm2后,随栽植密度的增加,养蚕质量也随之下降。栽植密度对养蚕质量各因素的影响,因桑树品种不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