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旨在对西门塔尔牛胰腺间充质干细胞(pancrea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PMSCs)进行原代培养并研究其体外分化潜能,为细胞疗法和组织工程学方面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本研究从3月龄的西门塔尔牛胚胎中无菌分离胰腺组织,分别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分离PMSCs,进行原代培养;绘制第3代、第9代、第15代细胞生长曲线并测定群体倍增时间及克隆形成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73、CD90、CD34和CD45),RT-PCR检测干细胞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73、CD90、CD106、CD166、CD34和CD45);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其基因稳定性,通过向成脂、成骨、成软骨和成肝样细胞诱导分化,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可成功分离出PMSCs,细胞贴壁后形态均为长梭形,漩涡状生长,生长趋势呈典型的S形;第9代细胞群体倍增时间显著低于第15代而高于第3代(P<0.01);第9代PMSCs克隆形成率显著低于第3代而显著高于第15代(P<0.05);免疫荧光结果表明,PMSCs特异性表达CD29、CD44、CD73和CD90,RT-PCR结果显示PMSCs特异性表达CD29、CD44、CD73、CD90、CD106和CD166,未表达造血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和CD45,与国际细胞治疗学会组织干细胞委员会指定的MSCs表面标记物相对应;核型分析表明,PMSCs为正常二倍体(2n=60,XY),染色体基因组未发生变异;特异性染色和RT-PCR结果表明,从西门塔尔牛体内获得的PMSCs可分化为脂肪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肝样细胞。本试验证实两种方法均可成功建立西门塔尔牛P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PMSCs具有活性好、增殖速度快的特点,与MSCs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多项分化的潜能。可为组织工程学提供新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分离培养牛羊水间充质干细胞(AF-MSCs),并研究其对酒精性肝病(ALD)小鼠治疗效果以及对肝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的影响。从4~5月龄雌性胎牛羊水中获取AF-MSCs,进行RT-PCR、免疫荧光及诱导成脂鉴定。将48只ICR小鼠(雄性)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BC组)、模型对照组(MC组)、AF-MSCs组(MC+AF-MSCs组)和水飞蓟宾胶囊(SC)组(MC+SC组),每组12只。除BC组灌胃0.2 mL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均灌胃56度红星二锅头(5 g· kg -1,2次· d -1),连续4周;第29天MC+AF-MSCs组进行肝外注射Dil标记的AF-MSCs(5×106个·mL -1),MC+SC组分2次灌胃SC 2.4 mg(溶于56度红星二锅头);试验结束后,测定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甘油三酯(TG)活性。HE染色、免疫组化法观察造模情况,Dil示踪AF-MSCs在肝内定植分布;qRT-PCR法检测HIF-1α、VEGFTLR4基因表达情况。RT-PCR、免疫荧光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牛AF-MSCs,且有诱导成脂分化能力。血清学结果显示,MC组ALT、AST和TG活性极显著高于BC组(P<0.01)。组织病理切片显示,MC组肝组织中出现脂肪性变、炎性细胞浸润及肝血窦充血等病理性变化,说明56度红星二锅头成功复制ALD小鼠模型;与MC+SC组相比,MC+AF-MSCs组ALT、AST活性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中脂肪性变减轻,肝血窦未见充血,说明AF-MSCs对肝功能的改善比SC效果显著;qRT-PCR结果显示,MC+AF-MSCs组下调HIF-1α、VEGFTLR4基因的表达量较MC+SC组显著(P<0.01),说明AF-MSCs参与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调控,抑制TLR4表达的效果优于SC;细胞示踪术证明,AF-MSCs定植在病变部位并趋化更多AF-MSCs向炎症部位迁移参与肝组织的修复。综上,本研究成功分离得到牛AF-MSCs,其能够参与调节氧化应激、血管生成及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且改善ALD的效果优于SC。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固始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的生物学特性和诱导分化,对其进行原代培养及定向诱导分化研究。选取14日龄固始鸡鸡胚的脐带组织,剥离脐带动、静脉,将华通胶部分剪成1 mm3大小,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细胞并进行原代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绘制P3、P9、P15代生长曲线并测定群体倍增时间及克隆形成能力。结果表明,固始鸡UCMSCs形态为长梭形,生长趋势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规律,呈典型的S形;免疫荧光和RT-PCR结果显示,固始鸡UCMSCs表达CD29CD44CD73CD90CD166等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基因,但不表达原始造血祖细胞标志物CD34和泛白细胞标志物CD45;经特异性染色和RT-PCR表明,体外诱导固始鸡UCMSCs可分化为脂肪、成骨和成软骨细胞。从固始鸡脐带华通胶中分离所获得的UCMSCs具有良好的体外增殖能力和分化潜能,与从其他物种体内分离的UCMSCs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征,它们的多项分化能力预示着细胞移植的应用前景,可为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学提供新的潜在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北京油鸡角膜缘干细胞(LSCs)分离、培养、鉴定及多向分化潜能等生物学特性。【方法】 取10胚龄健康北京油鸡鸡胚的角膜缘,采用分散酶Ⅱ(dispaseⅡ)联合胰蛋白酶二步法分离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绘制生长曲线,通过免疫荧光和RT-PCR技术鉴定LSCs特异性标志物细胞角蛋白3(CK3)、CK12、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63、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BCG2)和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通过成骨和成软骨诱导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 获得的北京油鸡细胞折光性强、贴壁后呈多角形,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群体倍增时间(PDT)随着代次的升高逐渐下降;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分离的细胞中ABCG2、p63和CK19均呈阳性表达,CK3和CK12不表达;RT-PCR检测结果表明,分离的细胞表达p63、CK19、ABCG2,不表达CD45,说明分离的细胞为LSCs。LCSs成骨诱导分化后,可见被茜素红染色的矿化钙结节,RT-PCR检测结果表明其表达成骨关键基因骨桥蛋白(OPN)和Ⅰ型胶原蛋白(Col-Ⅰ);成软骨诱导分化后,可见被阿利新蓝染色的软骨组织,RT-PCR检测结果表明其表达成软骨细胞关键基因转录因子性别决定区Y框9(SOX-9)和Ⅱ型胶原蛋白(Col-Ⅱ)。【结论】 本研究成功从10胚龄北京油鸡胚胎角膜缘中分离LSCs,且其具有良好的增殖活力及成骨和成软骨能力,结果可为禽类LSCs的资源保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旨在建立西门塔尔牛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 EpSCs)分离培养体系,探究其生物学特性,为西门塔尔牛种质资源保存提供新方法,为干细胞治疗研究提供种子细胞。采用3~4月龄西门塔尔牛背部表皮,通过酶消化法和组织贴壁法两种方法分离培养西门塔尔牛EpSCs,绘制EpSCs生长曲线探讨其增殖能力。通过免疫荧光鉴定EpSCs表面标记物(ITG β1、P63和CD71),通过RT-PCR分析EpSCs特异性基因(ITG β1、KRT19和ITG α6)表达情况。通过体外诱导EpSCs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检测其分化潜能。结果显示,组织块贴壁法获得的EpSCs纯度较低,酶消法获得的EpSCs纯度较高,细胞传代至P28代时开始逐渐老化。EpSCs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免疫荧光结果显示EpSCs表面特异性标记物ITG β1、P63和CD71呈阳性表达,RT-PCR结果显示EpSCs高度表达ITG β1、KRT19和ITG α6,不表达CD31基因。EpSCs诱导分化脂肪细胞时,产生可被油红O着色的脂滴,经鉴定细胞阳性表达脂肪细胞PPAR-γ和LPL特异性基因。Ep...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