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新城疫是危害鸡的主要疫病之一,发生新城疫后常继发感染大肠杆菌,从而将会使产蛋鸡产蛋量下降,育成鸡死亡率增加. 1 发病情况 丰荣办事处一蛋鸡养殖户饲养的100日龄4000只蛋鸡发病,产蛋率下降接近两成,采用抗生素治疗3日,效果不明显,产蛋量回升不明显,来我处就诊.  相似文献   
2.
2010年6月7日,普兰店市丰荣办事处某养猪户的猪陆续发病,经诊断确诊为非典型性猪瘟,现将此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2010年8月20日左右在集市、农户共购进106头15kg左右仔猪,分12个圈舍育肥。  相似文献   
3.
家禽霉菌毒素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禽霉菌毒素中毒症系由采食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引起的。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就受到普遍关注,当时英国由于黄曲霉素中毒症死亡近100万只鸡。在已鉴定的数百种真菌毒素中,只有不多的几种常见于养禽业,即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单端孢霉毒素和葡萄穗霉菌毒素,这些毒素类别不同,引起的症状和病变也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讨论。1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毒力最强的是B1、B2、G1、G2毒素,其中毒症状常表现为生长不良,饲料转化率低下,传染病的易感性增强以及类似营养疾病的症状。病鸡色素不能正常沉着,粪便中存在未消化颗…  相似文献   
4.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呼吸道病,以气管啰音、咳嗽和打喷嚏为特征。从烟台地区的养殖实践来看,禽传染性支气管炎无论是对肉鸡养殖,还是蛋鸡饲养都具有严重的危害,可引起肉鸡的增重差和饲料报酬降低,如引起混合感染,造成气囊炎,可使肉鸡在加工  相似文献   
5.
在商品化条件下,气囊炎的发病是多种病因作用于呼吸道的结果,本文就其发病规律及防治做一简要论述. 1 呼吸道病原间的相互作用 肉鸡毒支原体(MG)或滑液支原体(MS)的单独感染可引起肉鸡轻微或中度亚临床症状,而由传染性支气管炎与MS同时感染可引起严重的气囊炎. 呼吸道病毒(NDV或IBV)、支原体(MG或MS)和大肠杆菌的三维作用在气囊炎的发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是引起气囊炎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家禽霉菌毒素中毒症系由采食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引起的。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就受到普遍关注,当时英国由于黄曲霉素中毒症死亡近100万只鸡。在已鉴定的数百种真菌毒素中.只有不多的几种常见于养禽业,即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单端孢霉毒素和葡萄穗霉菌毒素,这些毒素类别不同,引起的症状和病变也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默氏杆菌(RA)感染是家鸭、火鸡等鸟类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也称为新鸭疫、鸭败血病、鸭疫综合征和传染性浆膜炎。该病特征性病变是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本病死亡率高,感染鸭消瘦,淘汰率高,给养鸭业造成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在商品化生产条件下,由单一病原引起的无并发感染的呼吸道病已非常少见;代之而起的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免疫抑制疾病以及不良环境等多病因引发的并发感染或混合感染;后者被国内外学者称为多病因呼吸道病(MRD)或呼吸道病综合症(RDC)。这种多病因呼吸道病,近年来由常规免疫接种引起的也越来越常见。现将其主要病因及防治简述如下。1多病因呼吸道病的主要原因1.1呼吸道病原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证明: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支病毒(IBV)可以加重鸡感染败血支原体(MG)或滑液支原体(MS)导致的临床症状。在并发感染的发病机理中,呼吸道病病…  相似文献   
9.
在商品化生产条件下.由单一病原引起的无并发感染的呼吸道病已非常少见;代之而起的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免疫抑制疾病以及不良环境等多病因引发的并发感染或混合感染;后者被国内外学者称为多病因呼吸道病(MRD)或呼吸道病综合症(RDC)。这种多病因呼吸道病.近年来由常规免疫接种引起的也越来越常见。现将其主要病因及防治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10年6月7日,普兰店市丰荣办事处某养猪户的猪陆续发病,经诊断确诊为非典型性猪瘟,现将此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2010年8月20日左右在集市、农户共购进106头15kg左右仔猪,分12个圈舍育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