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利用性信息素进行害虫的发生期预测,是当今较先进的测报方法。作者在1991年利用桑螟、野蚕的活“处女”蛾进行诱蛾测报试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一、试验方法 1.试验场地与诱盆设置:选择一块30亩面积的连片桑园,每10亩地放一只性诱  相似文献   
2.
<正> 桑白蚧是桑树的枝干害虫,近年来已上升为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以针状口器插入皮内吸食计液,影响桑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妨碍桑树发芽,严重时出现枯枝,甚至整株枯死,造成桑园缺株,桑叶减产。该虫自79年至82年曾在苏、锡地区大暴发,引起各方面的重视。1983年夏秋季的干旱把该虫的势头压了下去,可是,1984年夏  相似文献   
3.
<正> 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在自然状态下,其年生长规律可分为:发芽期、缓慢生长期、旺盛生长期、缓慢生长期和休眠期。但栽培的桑树,一般在春蚕期采叶伐条,其年生长规律,就发生变动,改变为:发芽期——缓慢生长期——旺盛生长期——夏伐——发芽期——缓慢生长期——旺盛生长期——缓慢生长期——休眠期。一年中,桑树在旺盛生长期生长最快,是桑树的黄金季节,也是采叶养蚕季节。以苏州地区来讲:桑树春期的旺盛生长期在5  相似文献   
4.
桑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螟在江苏省江阴地区一般一年发生5代,作者通过室内饲养与大田观察,调查了桑螟各代的经过与年生活史,统计计算了桑螟卵期、幼虫期、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调查了桑螟的越冬规律与繁殖特性,在研究桑螟全年消长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桑螟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 桑白蚧是为害桑树枝干的害虫,近年来发生量大,分布面广,为害严重,是当前桑树保护上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自八○年起开展了桑白蚧的防治研究。对它的生长发育规律,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年生活史及其天敌昆虫等进行了系统的、仔细的观察;并对防治适期及各虫态的防治药物进行了多次试验和筛选。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桑白蚧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三年来的观察,摸清了桑白蚧在我省一年发生三代,桑白蚧是副变态昆虫,雌虫无蛹期,雄虫有蛹期,雌虫的发育经过  相似文献   
6.
桑毛虫是桑树主要害虫之一,它不仅危害桑叶,毒毛触伤蚕体,刺入人体皮肤后引起皮炎,是采桑养蚕最讨厌的害虫。我们设想能否从桑毛虫性信息素的应用上寻找新的测报方法和防治途径。为此,于1979年对1978年度第三代和1979年度第一代桑毛虫进行了性引诱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彻底挖除病树是防治桑黄化型萎缩病的最根本的措施,在这条措施中要确定一个最佳挖病树时间,如何确定?必须了解桑黄化型萎缩病的主要传病时间及病原在树体潜伏期。笔者在75~77三年,曾做过多次接种试验,菱纹叶蝉传染桑黄化型萎缩病的主要传病时间是在5月中、下旬,而不是夏秋季。主要传病昆虫红头菱纹叶蝉是一种中温型昆虫,该虫不耐高温,在桑树夏伐十多天后至  相似文献   
8.
<正> 桑蓟马是夏秋季危害桑叶最猖獗的害虫,为了养好夏秋蚕,不失时机地防治好桑蓟马,确保桑叶叶质,必须及时地、认真做好桑蓟马的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预报工作。无锡县桑病虫测报站和浙江省海宁县农业局对桑蓟马的预测和防治方法都已作过详细的报导,但方法各一,时期各异。为了统一和简化起见,提出个人的看法如下:一、关于田间调查的时期和方法问题(一)田间调查的时期:桑蓟马危害均发生在夏秋季,春季虽有  相似文献   
9.
<正> 桑介壳虫是桑树的枝干害虫,它以针状口器插入皮内吸食汁液,影响桑树正常发育,妨碍桑芽萌发。近年来,由于桑园密植,通风透光差,郁闭多湿,有利于桑介壳虫的孽生。目前,已成为桑园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探索桑介壳虫的防治适期及筛选有效药剂,我们自80年冬开始观察桑介壳虫的生长发育规律,并进行防治适期及不同药剂防治效果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桑毛虫是无锡一带桑园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春季开始,各代幼虫均危害桑叶,其中尤以第二代最为严重。为了经济、有效、及时地进行防治,我们多年来对这一害虫进行了一些调查,在防治策略上,特提出如下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