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4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3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温室发展概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温室发展简史 我国设施园艺发展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年前就有蔬菜、花卉的温室栽培. 本世纪30年代,我国北方地区已开始在冬季利用不进行人工加热的"日光温室"生产蔬菜.到50年代中期,经有关专家的总结,将其命名为"鞍山式日光温室",到80年代中期,人们对原有的日光温室,在建筑结构、环境调控技术和栽培技术上进行了全面优化,得到"节能型日光温室"[2].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进化论的观点出发,论述了花卉新品种起源和形成的主要途径,并详细介绍了培育和创造新品种的方法。还讨论了常规育种和现代分子育种在培育和创造新品种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现阶段我国花卉育种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是经济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华石斛原生境条件下人工播种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为的采挖和原生境的破坏,华石斛野生资源受到严重威胁。因此,保护华石斛野生资源及其生境,加快野生植株的繁殖显得非常重要。该研究以华石斛种子为材料,分别于7月和9月,播种于不同的附生宿主树种(毛绵杜鹃,竹叶松,碎叶蒲桃,大叶布拉栎和大果马蹄荷),并监测其种子萌发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华石斛种子对附生树种有一定的选择性。人工播种的毛绵杜鹃上均有原球茎萌发,萌发率达到100%,平均每株树萌发14.71个原球茎。竹叶松和碎叶蒲桃上的原球茎数增加的差异不明显,对照大叶布拉栎和大果马蹄荷则没有原球茎萌发。(2)播种时间影响华石斛种子萌发与原球茎的形成。7月份播种的毛绵杜鹃和竹叶松,原球茎萌发数较多;9月份播种的碎叶蒲桃上萌发的原球茎远远高于毛绵杜鹃和竹叶松上,达到为4.5个/株。该实验结果暗示雨季可能是华石斛播种的最佳时期。此外,人工播种树上萌发的原球茎基本集中在华石斛植株上方30cm至下方40cm的范围内,这为今后播种位置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降香黄檀区系组成与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香黄檀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海南特有种,是制造高档家具和精美工艺品的上好材料及名贵药材。通过对海南降香黄檀自然分布区实地调查,发现降香黄檀群落包括维管束植物43科68属71种;优势科不明显,单种科和单种属所占比例较大;群落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以热带成分为主;野生群落分布于石灰岩生境和花岗岩生境两种生境类型;对土壤肥力和酸碱度有一定的适应幅度;其野生资源过度采伐,生境遭到严重破坏。按IUCN濒危等级标准评估,处于"极危濒危"状态。针对降香黄檀濒危现状和原因,提出科学的保育策略。研究结果为该物种的引种驯化提供基础依据,也为可持续经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为阐明海南杜鹃响应高温胁迫的生理机理,分别以狭域种海南杜鹃和和广域种白花杜鹃的两年生扦插苗为材料,对不同温度条件下(25℃,35℃和40℃)两种杜鹃花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杜鹃和白花杜鹃的MDA、H_2O_2、Pro、可溶性糖含量、APX、CAT活性均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海南杜鹃的Pro、可溶性糖含量、SOD和APX活性高于白花杜鹃;海南杜鹃的蛋白质、H_2O_2含量比白花杜鹃低;白花杜鹃的MDA含量和CAT活性随胁迫温度的增加,增幅逐渐增大,40℃时高于海南杜鹃。通过运用隶属函数法对海南地区两种常绿杜鹃品种耐热性综合评价发现,海南杜鹃具有较强的耐热性,优于白花杜鹃。本研究不仅验证了海南杜鹃在抗热方面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还为海南杜鹃引种驯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海南特有兰花种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的生物学特征调查和种群监测观察,计算其各龄级的存活数、出现频率和子代数,描述其繁殖行为和机制;根据不同龄级植株存活数及平均子代数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和生殖力表、绘制存活曲线和年龄锥体,并构建Leslie矩阵模型对种群数量动态过程进行预测;根据物候特征和克隆生长观察,分析生殖行为和繁殖策略,并研究种群数量动态与生殖行为及年龄锥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华石斛的种群年龄锥体属于壶型锥体,种群存活表现为Deevey I型;种群的净增长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较低,属于衰退型种群,这与Leslie矩阵模型对种群的预测结果相似。华石斛的生殖行为兼具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不增加种群的个体数量,可延续基株的寿命以维持种群数量,并为有性繁殖积累营养。华石斛平均开花和结实率仅为19.38%和25.61%,外加且幼苗萌发困难的局限性,致使华石斛幼苗补充严重不足,因此,华石斛的迁地保护和组培苗野外驯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带上特有的森林群落,为极其独特的生态系统。海南红树林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有红树植物38种,其中真红树植物26种,半红树植物12种,属典型的东方群系。因环境破坏、生境丧失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多数物种的生存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群落结构日趋简单;水椰Nypa fruticans、红榄李Lumnitzera littorea、海南海桑Sonnerati hainanensis等物种已处于濒危状态。笔者由此提出"两个核心+四个层面"的恢复手段,即建立种质资源保育基因库、采取红树林复合种植模式、完善红树林立法体系、加强红树林科研深度、提高遥感技术利用水平以及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等多种保护策略,为红树林的生态恢复和园林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鸟巢蕨嫩叶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与西芹、韭菜、生菜等7种对照栽培蔬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鸟巢蕨中主要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总糖、粗纤维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样品鲜重的2.82%、2.59%、1.56%、1.16%和1.21%.鸟巢蕨含有18种氨基酸,接近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标准;鸟巢蕨的p-胡萝卜素含量为10.4 μg/g;维生素A含量为9.9 μg/g,维生素B含量为0.7μg/g;维生素C含量为791.2 μg/g.鸟巢蕨的矿质元素含量丰富,P和K含量分别为860、4 921μg/g,微量元素Zn含量为5 μg/g,Mn含量为9.9 μg/g,Cu含量为19.1 μg/g.鸟巢蕨的营养价值在多方面均优于7种对照蔬菜.鸟巢蕨是一种符合现代营养学对健康食品要求的药食同源的功能性野生蔬菜.本研究为鸟巢蕨作为野生蔬菜栽培利用和野生资源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兰花内生真菌在兰科植物生长发育中的效用,以野生五唇兰中分离并初步筛选的内生菌根真菌为接菌剂,对五唇兰无菌组培苗进行菌根化苗盆栽试验,试验采用液体培养的菌液进行根部喷施,待菌根化苗生长18个月后测定其成活率及光合生理等指标。结果表明:接菌明显提高了五唇兰幼苗成活率,促进了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及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的增加,并降低了胞间CO2浓度(Ci),以接dmf-49菌处理效果最明显,但五唇兰光合速率不高,在1.50μmol·m-2·s-1以下。表明从野生五唇兰中分离并初步筛选的有效内生真菌能提高其菌根化苗的光合能力,提高植株的生活力。  相似文献   
10.
拟石斛(Oxystophyllum changjiangense)为海南岛特有的珍稀濒危附生兰科植物。为阐明其附生特性,笔者以分布于海南省霸王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拟石斛为例,在系统调查其资源现状、生境特征及宿主种类的基础上,对其附生宿主的专一性、在宿主上的分布特点及附生个体数量与宿主胸径、树皮特性的相关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6.6%的拟石斛个体分布在海拔800~1 000 m且主要附生在山地雨林中水源附近的高大乔木上;附生宿主18种,多见于木兰科、壳斗科、漆树科及梧桐科的植物;附生指数在0.32~0.94之间,其中白花含笑、长柄梭罗和红锥的附生指数接近于1;拟石斛全都分布在宿主的一级分支或二级分支处,二者差异性不显著;附生数量与宿主胸径呈显著性正相关(R=0.397,P0.05),拟石斛对树皮特性选择具有偏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