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生态系统8个草地类型植物群落样地定位监测资料进行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草地草群盖度大、物种丰富,但大多数草地多样性随退化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优良牧草所占比例不高,总的反映出退化演替的趋势,超载、鼠虫危害、人为干扰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从群落结构特征来看,不同类型群落演替阶段依次为原生植被(Ⅵ、Ⅶ)、轻度退化(Ⅰ、Ⅲ、Ⅳ、Ⅴ)、重度退化(Ⅱ、Ⅷ);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依次为Ⅲ>Ⅴ>Ⅵ>Ⅶ>Ⅰ>Ⅳ>Ⅱ>Ⅷ;物种多样性指数依次为Ⅵ>Ⅴ>Ⅶ>Ⅲ>Ⅰ>Ⅱ>Ⅷ>Ⅳ,表现出原生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不同退化程度的群落类型.因此,加大力度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尽快遏制草地退化趋势应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藏嵩草草地3年的定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草地群落主要以湿生、湿中生和中湿生植物组成,共有植物74种,分属16科37属,藏嵩草为优势种,在群落中的平均优势度达32.2 %,占草地密度和植物量的比率分别为57.6 % 和46.8 %,草群中以莎草科草占绝对优势,其密度和生物量比率分别达到85.9 % 和77.4 %,藏嵩草及莎草科草在整个草群地上植物量动态变化中,一直处于主导和决定地位。草地生产力月动态变化曲线呈单峰形,6~7月是地上植物量增长最快的时期,产量高峰出现在8月份(268.6 g/m2)。草地生产力年动态变化表现为随着年度生长关键期降雨量的增加而植物量明显提高,充分证明该草地植物群落的喜湿特性。草地单位面积合理载牧量全年为2.943 2个羊单位/(hm2a),5~10月理论载牧量分别为5月12.35;26月23.53;7月29.96;8月34.66;9月34.95;10月20.85羊单位/(hm2月)。  相似文献   
3.
应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对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甘肃省甘南碌曲1980-2000年21年间天然草地产草量与水、热两因子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热两因子与产草量的关联度基本相等,但在该区域降水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热量条件是主导因子,尤其是6-8月温度的高低是决定当年天然草地产草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缘甘南碌曲草地最具代表性的披碱草-矮嵩草草地,异针茅-结叶嵩草+密生苔草草地、金露梅-嵩草草地、藏嵩草+裸果扁穗苔草划地,珠芽蓼+线叶嵩草草地,高山柳-嵩草草地,窄叶鲜卑花-嵩草草地和短柄草-密生苔草草地等8个草地类型嫩落植物量动态进行的连续3年定位监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上植物量累积动态均符合Logistic曲线,衰减动态符合y=a b/x模式,6-7月是草群地上植物量累积的盛期,产量高峰出现在8月中旬;水、热是制约草地初级生产力的主导环境因子草群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与生长季节密切相关,DE、NND动态与地上植物量动态相似。  相似文献   
5.
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8个重点草地类型的8个优势植物种异针茅、金露梅、藏嵩草、珠芽蓼、高山柳、垂穗披碱草、窄叶鲜卑花、短柄草各个生育期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等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牧草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动态与生长发育阶段密切相关。粗蛋白质含量随生育期逐渐减少;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随着生育期逐渐增加。比较分析几种优势牧草和灌木的营养成分,发现灌木蛋白质含量高,利用价值大,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