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7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23篇
  14篇
综合类   251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2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梨树矮化密植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青  杨会容 《四川果树》1993,21(1):28-30
  相似文献   
2.
小区试验结果表明 :鄂玉 14号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公顷 5 2 5万株左右 ;追施纯氮量为每公顷 2 0 7 0~ 2 76 0kg ;适宜追肥方法为 5~ 6叶期追苗肥 (占总追肥量 4 0 % )、11~ 12叶期追穗肥 (占总追肥量60 % ) ,底肥每公顷施芝麻饼 3 0 0kg ,过磷酸钙 4 5 0kg ,氯化钾 2 2 5kg左右 ;适宜播种期为 4月上旬  相似文献   
3.
由于内蒙古部分农牧交错区科学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技术缺乏,导致在生产中奶牛常见疾病的发病率较高.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本文针对这些奶牛养殖区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技术的需要,综述了“养”和“防”两大关键技术。一是根据奶牛各饲养阶段对营养需要的不同进行科学合理的饲料搭配与管理;二是根据目前奶牛常发的四大疾病提出了具体的防制措施;运用上述两大技术不仅提高了整体养殖水平,而且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甘蔗良种粤糖86-368在旱地上多年、多点的试验、示范及推广情况,应用面积达2.796万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满足了我市蔗农及企业对旱地高产、高糖甘蔗良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就是数控机床性能的水平,虽然我国数控机床的消费量和制造量持续位居世界首位,但与国外的一些品牌数控机床相比,技术仍比较落后,机床的可靠性和性能稳定性有待加强,核心竞争力很是缺乏。笔者针对数控转台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对应的提升技术。  相似文献   
6.
7.
正一、安装使用与调整1.作业前准备(1)检查各部件是否齐全,有无变形或损坏,各螺栓、螺母是否坚固。(2)检查各调整机构是否灵活可靠,必要时应再调节。(3)工作部件磨损严重时必须更换,否则影响深松质量。2.机具的安装使用调整(1)将深松机与拖拉机三点悬挂相连接,调整限位链或限位杆,使左右下拉杆左右摆动,以不碰到轮胎为宜。在工作状态下,应与地面保持平行。如不平行,需调整上拉杆保持与地面平行后,方可作业。(2)作业开始时,拖拉机应低速行驶,操纵液压杆,使深松铲靠  相似文献   
8.
杜鹃是广泛分布于北亚热带地区的常绿或者落叶灌木。本研究以杜鹃成熟叶片为材料,比较了4种方法提取基因组DNA的效率,并分别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所提取DNA的浓度和纯度,用ISSR和SSR两类分子标记进一步检测了DNA的质量。结果表明改良的3×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效果最好,提取的DNA浓度为487.9μg/mL,得率为81.31μg/g,该种方法提取的DNA可直接用于分子标记扩增分析。因此,3×CTAB法是一种高效、可靠且非常适合杜鹃等灌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DNA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时期感染甜菜花叶病毒(BtMV)的叶片,进行病理变化系列观察。早期侵染(7天前)的细胞质、细胞器均无变化,随着症状发展,风轮状内含体、束状内含体、细胞核卫星体,细胞质泡囊化旁类似病毒的束状结构,20天达到了高峰,风轮状及束状内含体一直持续两个月还存在。田间样品也观察到了典型的风轮状及束状内含体。细胞核卫星体出现很少。侵染后期,细胞质减少,叶绿体比相应健株提前出现淀粉粒,噬锇颗粒等,基粒片层也提前消解,表现细胞提前衰老的特征。此外细胞内还有许多健株没有的泡状结构。一种为旁壁体,可能与细胞壁加厚有关;一种为多重泡体的叠加,可能是液泡的吞噬作用加强与外源物质(BtMV)侵入有关;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是过氧化物酶体或线粒体在病毒诱导下泡囊化,其作用不清楚。  相似文献   
10.
历年稻象甲〔Echinocnemus sauameus Bill〕在恭城县零星发生,为害很轻。而1986年早稻秧田发生普遍、秧苗受害空前严重。该虫以越冬后的成虫咬食秧苗心叶、叶片、茎秆,被害秧苗叶片在横排小孔或被咬断漂浮于水面。虫口少时只田埂边的秧苗被害,重则整块秧苗被咬光。一般以近山边、沟边、生长嫩绿的秧田受害较重。秧苗受害率最高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