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
本研究构建了表达Renilla Luciferase的重组流感病毒,并运用Luciferase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对该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该病毒复制时能稳定表达Renilla Luciferase,添加磷酸奥斯他韦抑制病毒复制后Luciferase表达量明显低,而且表达量与磷酸奥司他韦浓度成反比。结果表明检测Luciferase表达量可以直接反应病毒的复制,将该重组病毒与Luciferase报告基因系统运用到抗流感药物的大规模筛选中,可为抗流感药物的筛选提供一种快速且灵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8年9月-2009年9月在北部湾逐月采集的435尾鲔(Euthynnus affinis)生物学数据,对鲔生长、摄食习性及其随生长发育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北部湾鲔属于广食性鱼类,主要摄食中上层小型鱼类,另外还包括底栖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等。少鳞犀鳕(Bregmaceros rarisquamosus,45.50%)、青带小公鱼(Stolephorus zollingeri,11.81%)和长颌棱鳀(Theyssa setirostris,5.89%)为鲔优势饵料生物种类,并且其主要饵料生物种类随采样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金色小沙丁鱼(Sardinella aurita,1月)、未能鉴定鱼类(4-7月)、长颌棱鳀(8月)、条鲾(Leignathus riviulatus,9月)、青带小公鱼(10月)、少鳞犀鳕(11–翌年3月)。体长小于340 mm的鲔个体随体长的增加其平均摄食饵料生物的个数与质量呈上升趋势;体长在341-520 mm范围内的鲔个体,随着体长的增加其平均摄食饵料生物的个数与质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鲔产卵主要集中在4-8月,根据雌性GSI(性腺成熟度指数)分析,具有两个产卵高峰期(6月、8月),产卵高峰期和中上层水温的升高有密切关系。鲔的摄食强度在性腺发育过程中波动较大,但在产卵期间,其摄食强度并未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