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11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提高鱼种输成活率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鱼种运输普遍采用汽车装帆布桶运输,其优点在于:操作简便、运输量较大,便于观察和检查运输情况,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等。但其不具备长途运输能力,鱼种容易受伤,且装运密度较低。通过我们多年的实践,在运鱼水体中适当加入苄青霉素,可提高鱼种运输成活率。苄青霉...  相似文献   
2.
天祝县气候变化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多年系统观测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天祝县年、季、月气候变化对畜牧业的影响,认为气候变化是制约天祝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气候变化的制约条件提出了草地可持续发展对策;改良退化草场,科学合理利用草场;发展季节畜牧业,建立农区牲畜育肥基地;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草的水利建设,科学灌溉草场;适地、适草、适畜,发挥不同类型草场区域优势,开展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3.
气象条件对甘肃冬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应用积分回归的方法分析了甘肃省东部地区气候条件对条锈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的影响在中部和北部以负效应为主,南部以正效应为主;降水、相对湿度的正效应十分明显,且影响效应大于温度。总体而言,甘肃东部的气候环境有利于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河首曲流域草地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近50年来黄河首曲流域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弱化.分析了黄河首曲流域气候、生态观测资料及统计资料,结果表明:造成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和环境蠕变.黄河首曲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均大于全国增温速度.草地年干燥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4年明显趋于干旱化,气候变化是草地生态退化的自然诱发因素.超载过牧、滥采乱挖、人为破坏、生物链失衡等环境蠕变是造成生态退化的人为因素.二者共同作用导致黄河首曲流域草地与湿地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控制放牧、防止滥采乱挖、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是维护该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2003~2005年对石羊河流域春秋两种播期人工牧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e)、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的生育期,地上、地下生物量,产量等进行了连续测定。结果表明:(1)紫花苜蓿、沙打旺生长第二年(2004年)干物重春播地均高于秋播地。分别增产3 505.0 kg/hm2、2 314.5 kg/hm2。(2)春播和秋播地牧草干物质积累增长关键期均出现在现蕾~开花期。此期紫花苜蓿、沙打旺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占累积总量的70%和63%。(3)生长第二年(2004年)春播和秋播地青干比最小值出现在开花期,也是牧草刈割的最佳期。(4)春播牧草地下生物量高于秋播。春播紫花苜蓿、沙打旺根干重分别比秋播高2.5~2.6倍和0.5~1.0倍,春播有利于牧草根系生长。(5)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为牧草适宜返青温度。在灌溉条件下,牧草干重与热量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生产力高低主要取决于热量的多寡,秋播地和晚熟品种对热量条件的需求更高。  相似文献   
6.
陇东黄土高原春播紫花苜蓿不同茬次生物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2005年,在陇东黄土高原区进行的春播紫花苜蓿生物量观测试验表明,春播紫花苜蓿当年的株高,由缓慢增长转为快速增长的转变时段在分枝到现蕾期,由快速增长再次转为缓慢增长的时段在开花期后;生长二、三年紫花苜蓿,一年中适宜刈割三次,前二茬鲜草的平均日增长量明显高于第三茬,并且生长三年的各茬鲜草平均日增长量普遍高于生长二年的;最大地上生物量均出现在第一、二茬,其鲜草和干草重量分别占三茬总重量的76.9%~84.3%和79.1%~86.3%;各茬次紫花苜蓿鲜干比在现蕾期后明显降低,到开花期刈割前降至最低.年际和地域的气候条件差异直接反映在紫花苜蓿各茬次生物量和鲜干比的变化上,在水份满足的情况下,以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域更有利于紫花苜蓿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7.
在EM 210型日光温室中采用以色列生产的G a lilieo—LPS植物生理监测系统和温室环境气象要素观测系统,对番茄的生理生态特征量和气象要素进行了实时连续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由于番茄果实的个体差异和前期生长的差异,大、中、小番茄果实的生长规律有明显的差异;小番茄的增长过程呈“阶梯”型,大中番茄的增长过程呈“波浪”型。叶柄茎流速率日变化为双峰型,当室内空气温度大于叶温1.7℃时,番茄的生长就会受到高温的危害,在12∶00~16∶00之间出现“茎流午休”现象。在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温室内温度大于30.5℃时,要及时启动温度调控装置。  相似文献   
8.
气象指数农业保险及其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东 《现代农业科技》2014,(6):330-332,335
依据国内外的实例,明确气象指数农业保险的定义、设计方法和要求。从技术方法的角度,探讨时间、空间和作物种类及农业技术措施基本风险的主要特征及其降低途径,以及长周期气候事件对气象指数农业保险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为国内进一步开展政策性或商业性气象指数农业保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甘肃省纹党种植的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纹党生长所需的气候条件,选取≥0℃积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干燥度、年日照时数4项气候要素作为甘肃省纹党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按照气候分区,分别建立区划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对区划指标按照100m×100m的细网格点进行推算。用GIS软件制作完成细网格的甘肃省纹党种植气候区划,划分出最适宜、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区划结果表明,甘肃省陇南山区的文县、武都、宕昌、舟曲的大部分地区,礼县、西和的部分地区,成县、康县的少部分地区,是纹党种植的最适宜或适宜气候区,是发展纹党生产潜力最大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黄河首曲流域草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牲畜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黄河首曲流域草原牧场气候资料和牧业生态定位观测资料及统计资料,分析黄河首曲流域草原牧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牲畜生存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首曲流域牧场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年际变化存在2~4年、6~7年、10~11年的周期性振荡特征。气温年际变化趋势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均大于全国增温速度。1983年之前气温以偏冷为主,1984年之后持续偏暖。草地年干燥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近20年明显趋于干旱化,牧区草场产草数量和质量下降,劣等牧草、杂草和毒草的数量上升,草场生产力进一步下降。由于冬、春季气温升高,降雪减少,牧区雪灾趋于减少,牲畜死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1984年后幼畜成活率持续在80%以上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