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43篇
畜牧兽医   10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苞铁杉林林隙物种更新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扩散系数C、聚集度指标I、扩散指标Iδ、平均拥挤度M^*、聚块性指数PAI和聚集强度K对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大小级林隙中长苞铁杉幼苗分布格局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林隙发育的前、中期长苞铁杉幼苗在林隙中呈聚集分布,而在林隙发育的后期为随机分布,但在不同大小级的林隙中,长苞铁杉的分布格局并元差异;随林隙的不断发育,长苞铁杉幼苗在林隙中的密度依次降低,在林隙发育的前期密度最大,中期次之,到林隙发育的晚期密度最小,且在较大的林隙中密度较大。  相似文献   
2.
Asia Ⅰ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和牛α-干扰素基因的融合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Asia Ⅰ型口蹄疫病毒YNBS/58株VP1基因和去信号肽的牛α-干扰素基因共同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BL21后经IPTG诱导,实现了重组融合蛋白VP1-BoIFN—α-在大肠埃希氏茵BL21中的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重组的VP1-BoIFN—α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6ku,与预期大小相符。薄层扫描分析显示,重组蛋白VP1-BoIFN—α的表达量占茵体总蛋白的30%,且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包涵体提取物用8mol/L尿素溶解后,在变性条件下利用Ni—NTA柱对VP1-BoIFN—α-融合蛋白进行了纯化。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的暴发与流行给世界各国的畜牧生产、社会经济和国际贸易构成严重威胁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经典的血清学和PCR检测方法越来越不适应进出口动物检疫的快速、准确、高通量的要求。建立一种快速的诊断方法,使其在很短时间能够区别各血清型口蹄疫和其他水泡性疾病是非常必要的。口蹄疫病毒基因芯片包括155个寡核苷酸探针,总长35bp-45bp,设计在VP3-VPl-2A区,既有共有的病毒型别,也包含特异的血清型别。这项技术的优点是能在单一的芯片上检测多元病原体。  相似文献   
4.
口蹄疫病毒全长cDNA克隆的快速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T—PCR和3’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分别扩增出包含口蹄疫病毒(FMDV)全基因组的2个重叠cDNA片段,将其分别插入到载体pcDNA3.1zeo( )和pGEM—T—Easy中,然后利用片段本身单一酶切位点将FMDV全长cDNA克隆至pcDNA3.1zeo( )载体,经PCR扩增、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cDNA3.1/FMDV)携带了FMDVOH/99基因组全长cDNA序列。  相似文献   
5.
6.
7.
8.
通过设计特异引物,扩增获得口蹄疫病毒3ABC编码区的目的基因片段,将其用SalI和NcoI双酶切后,与经同样处理的带有一段信号肽序列的穿梭质粒pMelBac-B连接,经筛选、鉴定及DNA序列分析后,获得重组质粒pMel-3ABC.将重组质粒与线性化的杆状病毒骨架Bac-N-Blue共转染Sf9昆虫细胞,通过噬斑筛选和PCR鉴定,获得了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用重组病毒感染Sf9昆虫细胞,通过间接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表达的口蹄疫病毒抗原.结果表明,口蹄疫病毒基因片段3ABC正确克隆到杆状病毒载体上,重组病毒可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9.
应用 3′RACE方法扩增并克隆了口蹄疫病毒 ( FMDV) OH99株基因组 3′端真实序列。测序结果表明 ,所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长 15 0 0 nt,包括 3D基因部分序列、3′端非编码区 ( Non- Coding Region,NCR)和 Poly( A)尾巴 ,其中 3′NCR位于终止密码子 TAA之后 ,长 93nt,Poly( A)尾序列至少含有 5 6个 A。与参考毒株进行序列比较 ,结果显示 ,OH99株与 OTY TW/ 97株的核苷酸同源性较高 ,为 91.4 % ,而与 O1K、CHINA99、A12等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较低 ,其同源性分别为 6 8.1%、71.0 %、70 .2 %。 3′NCR的末端存在保守性较高的基序 :CCCTCAGATG,TTTTCCC-CGCTTCCT。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 FMDV基因组的功能、构建 OH99株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浅谈奶牛产后瘫痪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病常见于高产奶牛,特别是3-6胎次多发。目前对其病因尚未定论,但与其血钙,血磷浓度有关。1病因:1.1分娩后开始泌乳,大量的钙质从乳汁中排出,使血钙含量急剧下降。1.2分娩前后,由于胃肠道消化机能减弱,分娩时雌激素升高,致使钙的吸收率降低。1.3甲状旁腺机能减退,血钙调节失调。1.4血磷含量降低。2症状2.1初期病牛表现兴奋不安,对刺激敏感,不让触摸,站立不稳定,后躯摇摆。2.2中期随时趴地,嗜唾,肌肉松弛,体温低。2.3末期常侧卧或伏卧、昏迷、迟钝、瞳孔散大,脉搏微弱,心率增快。3诊断: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