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4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采用瓦氏微量呼吸测压法,对头胎的初生、3月龄和6月龄家牦牛、横交半血野牦牛和半血野牦牛的肝、肾、心和肺脏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进行了测定.同时,对试畜肺的组织学和肺泡透射电镜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测定牦牛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可以反映其对高原少氧生态环境的适应特性.牦牛肝脏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比其它组织高,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和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指数曲线回归方程y=aebt,肝脏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可作为牦牛组织呼吸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横交半血野牦牛各组织呼吸代谢强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家牦牛即横交半血野牦牛,有低的组织呼吸代谢率,表明横交半血野牦牛比家牦牛更能适应高原少氧的生态环境.牦牛组织呼吸代谢强度3月龄前弱,3月龄至6月龄随月龄增加而明显增强.肺组织结构研究表明牦牛肺泡的气-血屏障系统处于开放或半开放状态,是牦牛世代生活在高原少氧生态环境中所形成的独具而完备的组织结构,横交半血野牦牛肺泡直径比家牦牛大,肺泡壁厚度比家牦牛薄,单位肺组织断面上肺泡所占比例和肺细动脉管壁厚度百分数比家牦牛高,这些都有利于横交半血野牦牛在高原少氧条件下增加气体交换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牦牛育种过程中,采用有计划的F1近交(近交系数介于0.03125~0.125),不仅能使复壮的牦牛新群体在体型、外貌、毛色等外观性状方面快速趋于一致,而且横交牛展现了良好的生产性能和生态适应能力.初生重较家牦牛大2.23 kg,6月龄较家牦牛重14.88 kg,胴体较家牦牛重7.43 kg,越冬保活率较家牦牛高5个百分点.瘤胃、瘤胃容积亦较同龄家牦牛分别大0.39 kg、4.98 L.  相似文献   
3.
在牦牛育种过程中,应用低代牛横交理论以F1为0世代自繁,采用有计划的近交(近交系数界于0.03125~0.125),不仅能使新群体在体型、外貌、毛色等外观性状方面快速趋于一致,而且横交牛展现了良好的生产性能和生态适应能力.初生重较家牦牛大2.23 kg,6月龄较家牦牛重14.83 kg,胴体较家牦牛重7.43 kg,越冬保活率较家牦牛高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聚丙烯酰胺双面垂直板不连续电泳法对298头牦牛(其中大通牛场家牦牛133头,半血野牦牛131头,野牦牛2头,山丹军马场牦犊牛30头)的血清白蛋白,运铁蛋白,血红蛋白,α-淀粉酶、酯酶及碱性磷酸酶等6个血液蛋白多态性位点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类型牦牛血清白蛋白、运铁蛋白、血红蛋白、α-淀粉酶成年个体之间无差异,故为单态.②犊牦牛血红蛋白和成年牦牛之间差异较大,反映了个体发育过程中基因的表达与调控.1~3月龄犊牛有4种类型Hb,较成年牦牛多了2条泳动快的带,分别为HbF1和HbF2.牦牛出生后,HbF2先消失F1后消失,表明个体发育过程中,HbF1、HbF2基因的表达先后被抑制,HbF2被完全抑制,HbF1基因仍有部分表达,表现在成年牛Hb电泳谱型上HBF1位置仍有一条浅带,而HbF2则完全消失.③酯酶和碱性磷酸酶位点存在多态现象,碱性磷酸酶依其电泳图谱上有无A带分为A型和O型2种,在60头牛中,A型有3头,O型57头,分别占5%和95%.由于酯酶是催化酯类化合物水解的酶系而非单一的一种酶,依其电泳行为和染色行为在电泳图谱上可分3个区域,1区(阴极)由3~5条带组成,Rf值在0.3~0.45之间,染色呈紫黑色,2、3两带为强带,但少数牛6、7、8三条带为强带,各带的泳动率也和正常牛不同,为稀有类型.3区(阳极区)1~2条细带组成,Rf值在0.45~0.55之间,染色为红色,出现在少数牛中.根据带数和谱型可将牦牛划分为11种类型,家牦牛和半血野牦牛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