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岩锐 《猪业科学》2021,38(4):72-74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情况较为常见,并这种混合感染也导致传统的临床诊断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继而延误诊断治疗从而造成经济损失。2020年8月初,孟连县某养猪场保育猪群零散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喘、打堆、被毛凌乱无光泽、局部皮肤发绀、消瘦、饮食欲下降、生长滞缓,个别猪只伴便秘和腹泻交替。病理剖检变化显示为肾脏点状出血,脾脏边缘梗死,胸腹腔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下颌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或伴有出血,肺炎伴局部肝变,回盲瓣或局部空回肠黏膜脱落、出血、坏死或溃疡。实验室诊断结果表明,该病由猪瘟病毒(CSFV)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混合感染所致,经过猪瘟及猪圆环病毒疫苗的加强免疫,辅助控制继发感染及对症治疗,该场保育猪群全部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
2017年8月,云南省宜良县某规模化养殖场哺乳仔猪发生大规模腹泻,并出现死亡。为尽快查出病因,遂采集病死猪内脏组织病料、肠内容物及部分腹泻仔猪粪便,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猪圆环病毒2型、猪传染性胃肠炎、猪A群轮状病毒、Delta冠状病毒PCR检测,同时进行致病菌的分离鉴定。PCR检测结果显示从肠内容物及腹泻粪便样品中检测出猪A群轮状病毒,而其余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不过从病死猪肠系膜淋巴结分离培养出1株产酸克雷伯菌,从肺脏分离出1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产酸克雷伯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孟多、头孢呋辛酯、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四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萘啶酸、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均耐药,仅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磷霉素敏感。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孟多、头孢呋辛酯、头孢呋辛、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四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萘啶酸、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均耐药,仅对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磷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3.
2015年12月,云南曲靖市马龙县某规模化肉牛场新引进的澳大利亚安格斯种牛发生以高热、血尿、消瘦、血液稀薄及可视黏膜黄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疫情,发病初期经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无好转,死亡数量不断增加。为了对此次暴发的疫病进行确诊,遂采集发病牛新鲜血液制备生理盐水悬液及血涂片染色镜检,同时制备EDTA-K2抗凝血进行血液细胞分析,并抽提血液基因组DNA进行巴贝斯焦虫(Babesia bovis)、泰勒焦虫(Theileria annulata)、无浆体(A.marginale/ovis)及埃利希氏体(E.ruminantium)PCR检测。结果发病牛血细胞数量稀少,大部分红细胞呈不规则样变形,红细胞膜边缘有数量不一的脊状凸起,凸起部位经染色后呈蓝紫色,血细胞分析结果也提示呈贫血血象。牛巴贝斯虫PCR检测扩增出约750bp大小的目的基因片段,PCR产物经切胶回收纯化后测序,所得序列在NCBI GenBank中blast,结果与2012年我国北方采集获得的巴贝斯焦虫ZJK15参考株(Accession No.:KP710223.1)18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而无浆体、泰勒焦虫及埃利希氏体PCR检测均未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结合此次疫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血涂片和生理盐水悬滴液镜检、血细胞分析、牛巴贝斯虫PCR检测及序列分析结果,最终确诊此次肉牛暴发的疫病为牛巴贝斯虫病,发病牛群经三氮脒(血虫净)、高糖、维生素B12、牲血素(右旋糖酐铁)静脉输液治疗后均全部康复,康复后2个月采集血液进行血细胞分析,结果显示各项血象指标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