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沙坡头区种植二茬春小麦的适宜性。[方法]以宁春4号为供试小麦品种,分别于2015年7月13日和17日播种,研究不同播种期对宁春4号生育期、苗情、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与历年参数进行比较,评价种植二茬春小麦的适宜性。[结果]宁春4号的全生育期为73~77 d,基本苗数在200万株/hm~2以上,千粒重22.10~23.15 g,理论产量2 625~2 730 kg/hm~2,但是大部分指标较历年减少。[结论]结合经济成本、田间管理,推断沙坡头不适宜推广种植二茬春小麦。  相似文献   
2.
利用沙坡头区逐日气象观测资料以及春小麦物候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24节气气候变化及春小麦物候期的响应.结果表明,沙坡头区24节气的平均气温呈单峰型准正态分布,小暑和大暑是全年最热节气,平均气温均为23.1℃,小寒为最冷节气,平均气温为-7.3℃;平均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呈单峰单谷型,升温幅度最大值出现在春分,为0.25℃/d,降温最大幅度出现在霜降,为-0.26℃/d;相邻节气之间平均气温变量曲线也为单峰单谷型,峰值出现在清明,变量达0.22℃,是上升最快的节气,谷值出现在霜降,变量为-5.5℃,是气温下降最显著的节气;随着全球气温的变暖,沙坡头区后16年(2000-2015年)各个节气平均气温比前15年(1985-1999年)气温普遍偏高,差值在0.2 ~3.3℃;惊蛰、清明、芒种和小暑4个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中,芒种和小暑平均气温随年份呈显著性升高.平均气温对各物候期影响十分显著,气温升高,加速了物候进程,春小麦营养生长期出现延长现象,生殖生长期出现缩短现象,其全生育期呈现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参素和丹酚酸B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成骨与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观察不同浓度丹参素和丹酚酸B对成脂分化率、脂蛋白脂酶mRNA表达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影响。结果丹参素和丹酚酸B处理明显减少MSCs中脂肪细胞数、油红染色比色值和脂蛋白脂酶表达,但增加ALP活性(P<0.01)。结论丹参素和丹酚酸B均能抑制大鼠MSCs成脂分化,并促进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豌豆秸、胡麻秸及玉米对马铃薯茎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为马铃薯茎叶单独青贮,83%的马铃薯茎叶混合17%的豌豆秸或胡麻秸,81%的马铃薯茎叶混合3%的玉米及16%的豌豆秸或胡麻秸,每个处理4个重复。结果显示:马铃薯茎叶单独青贮的品质最差,pH、氨氮含量最高,感官评分和乳酸含量最低。混合豌豆秸与胡麻秸后,青贮品质提高,pH分别显著下降(P <0.001)9.59%和23.69%。氨氮分别显著下降(P <0.001)13.77%和29.90%。感官评分分别显著提高(P <0.001)50.00%和104.17%。在添加豌豆秸与胡麻秸的基础上再添加3%的玉米,青贮品质进一步提高。添加豌豆秸、胡麻秸和玉米均可显著影响青贮料的养分含量(P <0.001),胡麻秸的效果优于豌豆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最适宜的滴灌定额,为宁夏中部干旱带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压砂瓜增产增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灌溉定额设置5个标准:高水40 m3/667 m2(A1)、中水30 m3/667 m2(A2)、中水20 m3/667 m2(A3)、低水10 m3/667 m2(A4)和不灌水(CK),共计15个处理,设置灌溉次数为5次,研究了不同灌溉定额对压砂瓜生理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灌溉定额对膜下压砂瓜生理性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灌溉定额的增加,压砂瓜主蔓长、纵横径和产量随之增大,表现为A1>A2>A3>A4>CK;在品质指标上,压砂瓜的水分含量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大,A1处理最高,A2略微次之,CK最低;心糖、边糖和可溶性总糖在一定的灌溉定额下(10~30 m3/667 m2)随灌溉定额的增...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卫1999-2018年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旬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及沙坡头区玉米单产资料,采用5年滑动平均法、气候倾向率法、spass软件等。通过分析影响沙坡头区玉米产量丰欠的气象要素,确定能综合评判玉米产量丰欠的气象因子,并对气象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和组合,得出影响玉米产量丰欠气象指标。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1旬的气象因子有4月下旬气温、9月上旬气温、6月上旬日照;影响玉米产量连续2旬的气象因子有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气温;影响玉米产量连续3旬的气象因子有8月中旬至9月上旬气温。建立的1级、2级、3级评判玉米产量的气象指标准确率分别为75%、65%、55%。根据叠加原则,最终研究确定的评判沙坡头区玉米产量的丰欠指标,在判断气象条件对玉米生育利弊方面,其准确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1—2015年中卫市沙坡头区国家气候基本站的逐日平均气温及地面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研究了近55年沙坡头区气温及霜冻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年来沙坡头区年平均气温在波动中不断上升,尤其21世纪初气候变暖明显,在此背景下,沙坡头区初霜冻日呈推后趋势,终霜冻日呈提前趋势,无霜期呈延长趋势;进入21世纪,初霜冻日平均推后4~5 d,终霜冻日平均提前15 d左右,无霜期明显增加,尤其在近5年平均延长了31 d,特早终霜冻日和特长无霜期也均出现在21世纪。  相似文献   
8.
基于全球性气候变化,以宁夏沙坡头区为研究区域,根据沙坡头地区1990-2019年玉米农业气象数据和产量数据,采用线性回归、主成分分析和Thornthwaite Memoriae模型分析沙坡头地区长时间序列气候变化背景下玉米产量和气候生产潜力。结果表明:近30年来,沙坡头地区玉米平均气温和蒸发量均有显著增减,而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均呈不同程度波动上升;玉米同期总产量呈现非常显著的上升趋势,每年增产105.68 kg·hm-2,气候生产潜力以每10年36.87 kg·hm-2呈波动上升趋势的线性倾斜;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素是温度、水分和日照;未来气候变化对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有重大影响,“暖湿型”和“冷湿型”气候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而“暖干型”和“冷干型”气候不利于玉米的生长,其中降水变化对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作用比温度更大。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合理调整作物的区域分布以适应气候变化,以期获得玉米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