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谷物饲料的利用效率受畜种、谷物的种类及加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很大。通过适当的加工处理以改变谷物饲料的理化结构,使其在瘤胃内的淀粉和蛋白质的利用性及瘤胃的发酵特性发生改变,以达到提高其利用效率的目的。为提高谷物饲料的利用价值,目前最为常用的加工方法有粉碎、颗粒、蒸汽压片、水浸处理、焙烧、膨化、挤压、碾压等多种。粉碎加工在猪、鸡等单胃动物的配合饲料中较常见,但对反刍动物来说就不一定有利,如对肉用牛饲喂压片的玉米比粉碎的玉米可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又压片玉米比颗粒加工可提高饲料效率5%,与粉碎玉米相比可提高10%~1…  相似文献   
2.
日粮中漆树粉水平对解冻牛肉肉色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2头体重相近的健康韩牛,研究了不同水平漆树粉对解冻牛肉肉色和氧化稳性的影响。将试验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添加2%、4%、6%漆树粉组。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漆树粉组的TBARS值和VBN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间,4%漆树粉添加组效果最佳,可显著抑制贮藏过程中牛内的氧化,稳定牛肉的颜色。  相似文献   
3.
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得到具有优良特征及抗病性五指山小型猪快速有效方法,因此将外源基因安全高效导入到供核细胞至关重要。利用不同转染试剂、转染方法对转染效率进行研究,确定G418筛选浓度。同时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生产转单体红色荧光蛋白重构胚。结果表明,使用U-023细胞核电转程序能有效介导质粒pCX-mRFP1转染猪耳成纤维细胞,转染率可达到83.33%。确定G418最佳筛选浓度为200μg.mL-1。利用转基因细胞作为核供体生产重构胚卵裂率是83.08%(221/266),囊胚率是11.65%(31/266)。研究结果为生产表达单体红色荧光蛋白五指山小型猪提供参考,从而为人类疾病发病机理研究以及生产人类疾病模型动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Fat-1基因的转基因动物克隆,为研究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提供了高效、准确的医学、营养学动物模型。试验成功建立了草原红牛耳部成纤维细胞系,将Fat-1基因转染到草原红牛成纤维细胞,获得转基因阳性细胞克隆。以转基因细胞为核供体,体外成熟牛卵母细胞为核受体构建转基因克隆囊胚,比较未转基因与转基因克隆胚胎的体外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体细胞重构胚体外囊胚率分别为26.04%和26.04%,两者之间无显差异著(P>0.05)。转Fat-1基因的草原红牛重构桑葚胚或早期胚胎移植到延边黄牛子宫内,有7头妊娠,但没能够获得妊娠足月个体。  相似文献   
5.
漆树是我国重要的特产树种,是既可食用又可入药的奇异植物。研究表明,漆树粉的主要成分是类黄酮,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长期服用对有机体无毒副作用,但漆树在肉质方面的作用研究报道还很少。本试验研究日粮中添加漆树粉对冻牛肉在冷藏期间  相似文献   
6.
7.
反刍动物的消化作用是通过非常复杂的过程形成的,反刍胃是反刍动物消化的主要场所,在机能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反刍动物所摄取饲料的种类、组成、颗粒大小、加工方式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瘤胃内的酸生成量,引起瘤胃微生物种群的变化,进而影响饲料的消化和吸收机能。有研究表明,切短秸秆能提高反刍动物的采食量和消化率,但过度粉碎需要更多的能耗,降低粉碎机生产率,影响正常生产。Weston R H等的试验结果表明,截短的紫花苜蓿比粉碎的紫花苜蓿停滞时间长;Ehle等表示,瘤胃的饲料消化率受瘤胃粗饲料粒子大小的影响。试验选用稻草为纤维饲料,研究不同稻草长度的TMR对延边半细毛羊瘤胃发酵特性和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生产转基因克隆猪奠定基础。[方法]以反转录病毒转染的带有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的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作为核移植的核供体,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研究红色荧光蛋白克隆胚胎体外发育情况。[结果]RFP转基因细胞的融合率为83.87%,与未转基因细胸(80.56%)相比无显差异著(P〉0.05);RFP转基因体细胞重构胚体外囊胚率为8.67%,与未转基因细胞组(6.56%)相比无显差异著(P〉0.05);RFP转基因体细胞重构胚移植于15头受体后,尚无受孕个体。[结论]利用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细胞为供体细胞,并成功地克隆出转基因胚胎。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生产转基因克隆猪奠定基础。[方法]以反转录病毒转染的带有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的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作为核移植的核供体,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研究红色荧光蛋白克隆胚胎体外发育情况。[结果]RFP转基因细胞的融合率为83.87%,与未转基因细胞(80.56%)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RFP转基因体细胞重构胚体外囊胚率为8.67%,与未转基因细胞组(6.56%)相比无显差异著(P〉0.05);RFP转基因体细胞重构胚移植于15头受体后,尚无受孕个体。[结论]利用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细胞为供体细胞,能够成功克隆出转基因胚胎,并获得转基因囊胚。  相似文献   
10.
在基础培养液中分别添加浓度为0,50,100,200μmol/L的VE,研究不同浓度VE对成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48h后VE浓度为50μmol/L组GV期的比率显著高于100和200μmol/L组(P<0.05);100μmol/L组GVBD期的比率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达到MI-MII期的比率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100μmol/L组MI-MII期的比率相对较高。体外培养72h后,VE浓度为200μmol/L组的GV期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0μmol/L组(P<0.05),与50μmol/L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达到GVBD和MI-MII期的比率各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VE对犬卵母细胞的核成熟没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