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1材料与方法 1.1药品 精制敌百虫片(敌百虫0.5g/片),由四川荣州兽药厂生产,批号20021030。敌杀死(含溴氰菊酯2.5%),由成都海宁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21227。兔螨净(含25%二嗪农),由四川恒星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20531。  相似文献   
2.
番茄的棚室栽培是乐都地区错季生产的普遍方式,但由于其连年多茬的种植,致使灰霉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番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几种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俗称“跑马干”,主要为害叶片,条件适宜时也可为害茎和花序。苗期子叶被害,在叶正面产生不规则褪绿水渍状黄斑,潮湿时在叶背面病斑上产生灰黑色霉层,造成子叶干垂,幼苗植株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发展蔓延,发病初期在叶背面产生水渍状斑点,  相似文献   
4.
信阳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信阳市杨树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情况,对信阳市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陕西咸阳德丰公司生产的“益果灵”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我国许多省份应用在葡萄、油菜等农作物上,增产效果显著,对品质的改进和增强作物抗逆性也有显著作用,因此,我们于2004年以叶面喷施“益果灵”的方法研究了“益果灵”对大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中稻+再生稻"高效种植模式在豫南稻区的配套栽培技术,以两优6326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头季稻不同留茬高度对再生稻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提高,再生稻的生育期呈先缩短后延长的趋势,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总穗数逐渐增加;当留茬高度低于25 cm时,倒4节及其以下节位是再生稻产量贡献的主要节位;当留茬高度在30~40 cm时,倒3节和倒4节是再生稻产量贡献的主要节位;当留茬高度高于45 cm时,倒2节和倒3节是再生稻产量贡献的主要节位。两优6326在留茬高度为45 cm时,再生季生育期最短,产量最高,达到5 665.5 kg/km~2,倒2节和倒3节产量的贡献率达70.57%。豫南稻区再生稻栽培可参照两优6326采取"留2保3争4"的措施,在收割时要兼顾当年腋芽生长的长度,充分利用倒2节和倒3节上的优势芽,提高再生稻产量。  相似文献   
7.
黄瓜霜霉病是青海省黄瓜生产上最常见的病害,具有发生快、流行迅速等特点,经常造成黄瓜生产的重大损失,严重时可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农作物病虫预报的发布都是采用以纸张为载体的传递方式,由于这种方式环节多、时间长,一些暴发性、突发性病虫信息传递到农户时,往往己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机,而且这种植保信息发布方式不够直观,推广植保新技术的到位率低.随着电视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病虫信息发布的一种重要形式,这是植保工作的创新,也是提升农业部门形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兔疥螨病是由兔疥螨(Sarcoptes scabiei cuni-culi)寄生于皮肤表皮内的一种重要外寄生虫病,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性,在流行区内未采取有效措施的兔场,发病率可达50%以上,严重者可达100%。疥螨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特别在光照不足,阴雨潮湿、卫生状况不良和密集饲养等条件下,疥螨最容易繁殖蔓延。本病能引起病兔发生剧痒以及各种类型的皮炎,严重影响家兔生长发育,降低皮毛质量,严重时可引起死亡,给养兔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6]。为了进一步了解疥螨的传播机制和传播能力,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措施以预防和控制疥螨病的传播和流行,我们在实验室进…  相似文献   
10.
荥经县长毛兔球虫病感染情况调查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春季对荥经县附城、五宪、烈太3个乡26家兔场的球虫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3月龄以内幼兔感染率高达93.9%,3~6月龄青年兔为60.7%,6月龄以上成年兔为47.6%。其主要感染球虫种类有大型艾美耳球虫、斯氏艾美耳球虫、盲肠艾美耳球虫等10种。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