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经过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在国家对外开放方针的指引下,我国沿海各省的对虾养殖业已经发展为一个颇具规模的产业,年养殖对虾达20万吨,成为沿海出口创汇和发家致富的重要经济支柱。但是今年以来。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国际市场疲软,外贸收购价格降低幅度较大,加之许多地区农林特产税过重等等原因致使这一主要以出口创汇为目的产业,大量出现亏损,从而面临大滑坡的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C,即抗坏血酸,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动物和人体所必须的非常重要的维生素之一。由于对维生素C生理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现在许多人已经把它作为身边必备的营养品。同样,维生素C对各种养殖动物来说其重要性甚至  相似文献   
3.
关于养殖河蟹的脂肪酸需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据农业部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1991年在我国淡水养殖渔业中,名特优新品种的养殖面积已达450余万亩。其中,中华绒螯蟹(即河蟹)的养殖面积高达350余万亩,几乎遍及沿海各省、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河北等省发展较快。这标志着河蟹的养殖继80年代初期之后又进入了第二个高潮时期。而当前,国内外市场上河蟹售价的不断高涨,更加刺激着河蟹养殖的迅猛发展。据调查,1992年秋季,香港河蟹的售价,每500克高达300元港币以上;江苏、上海等地河蟹的售价每500克也在250元以上。养殖河蟹普遍获得了极好的经济效益。从养殖方式来看,我国河蟹养殖仍以天然湖泊、苇荡放流增殖占较大比例。但是,属于定时、定量或不定时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河蟹售价的提高,其增养殖越来越受到广大渔业生产者的重视,使河蟹的年产量达到200吨以上。但产量的增加主要是靠放流增殖,养殖产量却一直徘徊不前。事实表明,池塘养殖河经长时间不能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河蟹的营养特点,因而蜕皮不透,产量不高且规格小、效益低。而只有质量稳定並基本满足河蟹营养需要的配合饵料及某些特殊的养殖环境(如池塘引进水草)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在笔者参加的鱼蟹混养高产技术研究过程中也正是  相似文献   
5.
河蟹的脂肪酸组成及配合饲料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丙群 《淡水渔业》1993,23(4):36-37
<正> 据农业部水产司统计,1992年在我国淡水渔业中,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面积已达440余万亩。其中中华绒螯蟹(即河蟹)的养殖面积达350万亩,尤以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河北等省发展较快。河蟹养殖的迅速发展,使其配合饲料的研究改进,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鉴于迄今为止,在河蟹配合饲料中对脂肪酸的供给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满意的解决,笔者拟在本文中探讨。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C,也叫抗坏血酸,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动物和人体所必须的非常重要的维生素之一。由于对维生素C生理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现在许多人已经把它作为身边必备  相似文献   
7.
<正> 国内外关于饵料粘合剂的研究和应用是从50年代逐步开展的,60年代以后,才给予了较多的重视,目前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水产饲料中添加粘合剂的主要目的是: 1.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的配制饵料粘合在一起,以便鱼、虾、蟹等在摄食时,能够同时获得比较全面的营养。 2.最大限度地减少饵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可溶物及不溶物的散落和流失,降低饵料和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8.
对虾蜕皮激素与人工配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知道,甲壳类动物(包括虾、蟹等)以及许多昆虫在其发育生长过程中都有周期性脱皮,脱皮变态的生物学特性。而对虾和蟹的生长发育,可以说是处于频繁的蜕皮变态过程中。对虾自卵中孵出到发育成成虾一生蜕皮总次数达50多次。蟹类的一生蜕皮次数也达几十次之多。由于虾、蟹幼体和成体体外被一  相似文献   
9.
提高池养河蟹产量质量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张丙群 《饲料工业》1992,13(6):44-45
<正> 80年代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三种用于对虾和螃蟹养殖的脱壳素类饲料添加剂,引起了水产养殖界的注意。据不完全统计,其应用面现已达30万亩左右,且正在继续扩大中。由于这种脱壳促生长类添加剂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