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明确从江西省井冈山市"锦绣"黄桃病果上分离到的1株葡萄座腔菌的种类归属及其致病性.[方法]对黄桃病果进行症状描述,使用PDA平板按照常规真菌分离法从病果中分离病菌并进行菌种纯化,观察该菌的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测量其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大小,根据观测值,依据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提取该菌株基因组DNA,对rDNA-ITS、EF-1和β-tubulin基因分别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将测定序列输入到NCBI中利用BLAST程序搜索其同源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根据序列同源性大小和亲缘发生关系,对该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菌饼接种法分别对健康的桃一年生枝条和果实进行刺伤接种,测定该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该黄桃病果病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健交界不清楚,病斑果皮较完好,内部果肉变软腐烂.从病果中分离获得形态特征一致的真菌菌落,取其中一个菌株进行观察,其菌落初呈白色,后从中央开始变为灰绿色,菌落背面为墨绿色,菌落蓬松.菌落生长迅速,生长速率达35.5 mm/d,其培养性状与已报道的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培养性状一致.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大小221.2(214.2~244.8)μm×225.9(204~255)μm.分生孢子梭形、无色、单胞,大小22.6(18.7~28.6)μm×5.1(3.9~5.2)μm,其形态大小与B.dothidea的无性态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的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形态大小相吻合;测定的rDNA-ITS、EF-1和β-tubulin 3个基因的序列长度分别为583,297,681 bp,其在GenBank中的序列登录号分别为MW202368、MW202401和MW202404,此3个序列与GenBank中葡萄座腔菌(B.dothidea)对应序列具有最高的同源性,均为100%.将本菌株的3个序列按rDNA-ITS、EF-1、β-tubulin顺序连接成一个大的串联序列,与从GenBank中下载连接的对应序列一起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菌株与B.dothidea的各菌株聚类成一个分支,而其他种类的菌株各构成独立的分支;在人工接种试验中,该菌株能侵染桃枝条和果实,引起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同,并从病斑中成功进行了病菌再分离.[结论]确定从"锦绣"黄桃果实上分离到的1株葡萄座腔菌属菌株为葡萄座腔菌(B.dothidea),命名为JGT01,该菌株对桃果实和枝条均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对猕猴桃黑斑病和白纹羽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选用前期获得的1种生防菌和市售的6种生防菌剂对其病原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与褐座坚壳菌Rosellinia necatrix进行室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7种生防菌对上述两种病菌的抑菌效果较一致,抑菌效果最好的为生防菌株西姆芽孢杆菌JY-1,荧光假单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蜡质芽孢杆菌4种生防菌剂也都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的抑菌效果则较差。可选用上述4种防效较好的生防菌剂对猕猴桃黑斑病和白纹羽病进行生物防治,并对JY-1菌株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4.
5.
为了确切诊断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近年出现的疑似柑桔黄龙病,2019年12月从该县6个柑桔园中共采集12份(株)叶片样品,采用PCR和序列测定技术对叶样进行黄龙病菌检测.结果,从6份样品中检测到柑桔黄龙病菌亚洲种,即亚洲韧皮部杆菌(Candidatus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表明吉水县已...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奉新县猕猴桃叶斑病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在不同温度、pH值、光照条件、培养基和碳氮源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测定17种杀菌剂对该菌的毒力大小.结果表明,该菌在5~35℃内均可生长,其中30℃是最适生长温度;pH值范围在3~12时病原菌均可生长,最适生长pH值为6;全光照条件下最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PDA培养基是病原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甘露醇、硝酸钾分别为最适碳、氮源.供试的17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毒力作用,其中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WP)、50%苯甲·丙环唑乳油(EC)、40%氟硅唑EC和50%氟啶胺悬浮剂(SC)具有强毒力,EC50分别为0.157、0.574、0.740、0.783μg/mL,80%乙蒜素WP和80%福美双水分散粒剂(WG)的毒力最弱,EC50分别为40.437、44.136μg/mL.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切诊断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近年出现的疑似柑橘黄龙病,从该县6个果园共采集12份(株)病叶样品,采用PCR和序列测定技术对病样进行黄龙病菌检测,结果从6份样品中检测到柑橘黄龙病菌即亚洲韧皮部杆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CLas),结果表明吉水县已有柑橘黄龙病发生。检测结果同时还表明,依据叶片不对称斑驳症状进行柑橘黄龙病田间诊断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江西省奉新县猕猴桃黑斑病病原菌种类,筛选防治该病害的有效药剂。【方法】从奉新县果园中随机采集40个呈典型症状的猕猴桃黑斑病病果,采用PDA培养基按照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病菌分离和纯化。从获得的菌株中选择代表性菌株HB-1进行病菌鉴定和药剂筛选。在测定其致病性的基础上对其培养性状、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链形态进行观察,并测量其分生孢子大小。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和病菌形态大小,参考相关文献,对病原菌进行种类归属鉴定。提取菌株HB-1基因组DNA,对其rDNA-ITS和EF-1α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根据序列同源性大小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22种杀菌剂对该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共分离获得35个培养性状一致的真菌菌株,供试菌株HB-1具有致病性,其菌落绒状,正面墨绿色,背面淡绿色。菌株产生卵形或倒棍棒形,具2~5个横隔膜和1~3个纵、斜隔膜、大小(15~50)μm×(7.5~12.5)μm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链状着生并有分支,支链一般长1~5个孢子,最长也未达到10个孢子。上述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符合文献中对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的描述。该菌株的rDNA-ITS和EF-1α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531 bp和240 bp,与GenBank中链格孢(A. alternata)的序列同源性为100%。在药剂筛选试验中,申嗪霉素、咪鲜胺锰盐、己唑醇、肟菌·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戊唑·嘧菌酯和氟硅?8种杀菌剂抑菌活性强,EC_(50)值均小于1μg/mL;中生菌素、嘧菌环胺、吡唑醚菌酯、异菌脲、噁酮·锰锌、多抗霉素、丙森锌、代森联和腈苯唑9种杀菌剂抑菌活性较强,EC_(50)值1~10μg/mL;啶酰菌胺、乙蒜素、春雷霉素、精甲·百菌清和百菌清5种杀菌剂的抑菌活性较弱或不明显,EC_(50)值均大于25μg/mL。【结论】确定奉新县猕猴桃黑斑病病原为链格孢(A. alternata),申嗪霉素、咪鲜胺锰盐、己唑醇、肟菌·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戊唑·嘧菌酯和氟硅?8种杀菌剂对链格孢具有强烈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防治猕猴桃黑斑病和果腐病的有效诱抗剂,对6种诱抗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芸苔素内酯和香菇多糖对黑斑病的防效显著,阿泰灵和赤.吲乙.芸苔的防效其次,超敏蛋白和氨基寡糖素的防效较差;阿泰灵对果腐病的防效较好,氨基寡糖素和芸苔素内酯其次,赤.吲乙.芸苔、超敏蛋白和香菇多糖几乎无效果。建议生产上选用芸苔素内酯、香菇多糖或阿泰灵对猕猴桃黑斑病和果腐病进行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10.
为猕猴桃黑斑病抗性品种利用、选育和药剂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菌饼接种法测定江西省奉新县23个猕猴桃品种对黑斑病的抗性大小;选取室内对黑斑病菌具有强毒力的6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3个品种中10个免疫、8个抗病、5个感病;1%申嗪霉素SC和50%咪鲜胺锰盐WP对猕猴桃黑斑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这两种药剂对猕猴桃果腐病也有较好的兼防效果。基于研究结果认为目前奉新大多数猕猴桃品种对黑斑病高抗或抗病,少数表现感病;建议生产上交替使用申嗪霉素和咪鲜胺锰盐开展猕猴桃黑斑病的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