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乳房炎大多是由细菌侵入乳腺而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在奶牛的疾病中位居首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乳房炎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可以分为临床性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临床性乳房炎又可以分为急性型乳房炎和慢性型乳房炎两种。乳房炎的病原体有130多种,其中主要的病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规模奶牛场饲养水平的提高,奶牛副结核病也逐渐受到关注。很多大型奶牛场都存在副结核感染,临床发病牛只如何处理,抗体检测阳性的奶牛怎么办,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将国外一些研究内容进行了整理,希望能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深入地了解奶牛副结核病,为未来的防控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头孢噻呋治疗隐性乳房炎对乳汁中主要致病菌区系的影响。结果:经5~10 d的乳头灌注头孢噻呋治疗,有效率为68. 75%(11/16),治愈率仅为18. 75%(3/16)。无乳链球菌、酵母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治疗前乳汁中的主要致病菌,分别占分离菌株总数的33. 33%(6/18)、27. 78 (5/18)%和16. 67%(3/18);治疗后乳汁中主要致病菌是酵母菌,比例为58. 33%(7/12),其次是大肠杆菌(16. 67%)和其他链球菌(16. 67%)。治疗前后乳汁中主要真菌组成差异不显著,且假丝酵母属(Candida,63. 01%)、Meyerozyma属(25. 15%)和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5. 73%)是主要的3种真菌属。因此,在该奶牛场使用头孢噻呋治疗慢性隐性乳房炎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可能是抗菌治疗后真菌特别是酵母菌的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