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提高白灵菇菌糠发酵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本试验以假丝酵母菌和嗜酸乳杆菌为发酵液,以发酵后白灵菇菌糠粗蛋白质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中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白灵菇菌糠发酵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成功筛选出主效应因子。在PB设计基础上,根据主效应因子作用大小与方向进行了爬坡试验,再进行Box-Behnken中心复合试验,对主效应因子进一步优化,建立了白灵菇菌糠发酵模型。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白灵菇菌糠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白灵菇菌糠∶玉米粉质量为19.1∶1,假丝酵母菌与嗜酸乳杆菌体积比为7.0∶1,菌液接种量7.1%,料水比为2.1∶1,初始p H值为5.0。在此条件下粗蛋白质含量预测值为17.70%,验证试验得到实际粗蛋白质含量为17.41%,与理论预测值相比偏差较小。与发酵前菌糠中粗蛋白质含量相比,提高了78.6%,菌糠中假丝酵母菌和嗜酸乳杆菌最大活菌数为8.7×109cfu/m L,在常温条件下贮藏60 d后,菌糠中的活菌数仍然保持在9.8×107cfu/m L,经检测菌糠中霉菌毒素含量低于国家饲料卫生安全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