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0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我国农区养牛业在大发展的基础上“肉改”工作蓬勃开展。由于冻精配种的推广和普及,“肉改”杂交牛犊已有相当数量,我们南阳地区目前已有肉杂牛8.53万头,在非保种地区及山丘地区肉杂改良牛犊已占犊牛总数的28.3%。由于肉杂改良牛的初生重大、生长发育快、经济效益高,今后“肉改”势头仍将加快,南阳地区冻精站1989年以前基本上只生产黄牛冻精,而近年来每年生产肉牛冻精12万份,仍然供不应求。黄牛由单一役用向肉役兼用或以肉为主的改良转化中,我们认为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以提高其经济效益。 一、提高繁殖成活率 黄牛单一役用时,主要经济效益表现在役用方面繁殖成活率往往很低,农区牛的繁殖成活率仅30~35%,近几年来多数地区已达到50%左右,在“冷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初情期前小母猪摘除卵巢和肾上腺后血清中LH的浓度。试验1中,以170—175日龄,体重80—85公斤的小母猪5头摘除卵巢,5头假摘除(只动手术不摘除),手术后第1、3、5、7和21天由颈静脉套管在8小时内,每隔30分钟采血样。试验2中,以试验1相同年龄和体重的小母猪5头摘除肾上腺,5头假摘除,5头未作手术对照,在手术后第3、5、7和14天,在12小时内,每隔30分钟通过颈静脉套管采血样。试验1表明,各天血清中LH基础浓度(X±SE,ng/ml)摘除卵巢组(2.9±1)大于(P<.05)假摘除组(1.1±2)小母猪,在两种处理中第1天的LH基础浓度均高于(P<.05)所有其他各天的血样,LH峰的频率(X±SE/8 小时内)摘除卵巢组(3.5±.3)也高于(P<.01)假摘除组(1.7±0.2);同样地,IH峰平均浓度摘除卵巢组(4.1±.2ng/ml)(也高于)P<.01)假摘除的小母猪(2.1±.2ng/ml)。试验2表明,各天中各种处理的LH平均基础浓度、LH峰频率和LH峰平均浓度是相似的,尽管各种处理中LH峰频率(X±SE/12小时内)第3天(3.4±.3)高于(P<.05)第5天(2.3±.3)和第7天(2.1±0.4),但与第14天(2.8±.5)相似。初情期前小母猪摘除肾上腺不影响血清中LH的浓度,而摘除卵巢引起血清中LH浓度的明显增加。我们认为在初情期前小母猪卵巢是对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产生有负反馈作用的主要的类固醇  相似文献   
3.
装有瘤胃套管的21头阉羊和6头爱尔夏牛用以进行喂给青贮日粮后瘤胃发酵与乳酸代谢的一系列试验。绵羊(3个试验)和牛(2个试验)饲以甲酸保存剂的多年生黑麦草青贮,部分试验补以压扁大麦,研究饲喂后瘤胃中乳酸与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摄入青贮后瘤胃中随即有一个短时间的乳酸浓度高峰,随之是丙酸或丙酸与丁酸浓度的增加,丁酸的产生牛比羊更明显。单独饲喂青贮时6小时内瘤胃样本乙酸、丙酸和丁酸(毫克分子/VFA克分子总量)代表性地分别为590—600,210—250和70—150, 青贮补以大麦时,绵羊和牛丙酸比较减少,丁酸比较增加。绵羊的一个试验中发酵类型的这些变化伴随瘤胃原虫数量的增加,由2.78×10~5/ml增到18.66×10~5/ml(p<0.01),然而,随后的试验表明灭原虫导致瘤胃中丁酸比例的增加。在绵羊瘤胃中注入一个剂量20—50克的乳酸,测定了12次乳酸代谢,这些结果表明L+乳酸和DL—乳酸代谢同样地迅速,其半排出期约为25分。在未灭原虫的绵羊注入后发酵产物为丙酸,只有少量丁酸,在灭原虫绵羊乳酸代谢的主要发酵产物为丁酸。乳酸代谢的体外试验是用喂青贮日粮后绵羊瘤胃过滤液和分离出的细菌和原虫部分进行的,瘤胃液与细菌部分的乳酸消失率(微克/毫克蛋白质/小时)分别为50和22.2,显著地小于(p<0.05,n=5)原虫部分的消失率294.7,瘤胃液、细菌和原虫部分发酵终产物为相似的混合物,丙酸约占VFA量的60%。文中讨论了瘤胃中青贮乳酸代谢、VFA的产量和为微生物细胞合成的ATP产量等有关问题,包括瘤胃微生物群对乳酸发酵途径的调节,在调节乳酸发酵中,原虫可能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肯尼亚和英国测定了牛的出汗率、皮温、肛温和其他热分布的影响。平均出汗率(Ec)与平均皮温(Ts)的关系比与肛温的关系更为密切。Ts(℃)和Ec(mg/m~2·Sec)的指数相关可用公式Ec=Eoexp(Ts—To)/B表示。To和B(单位均为℃)为描述家畜出汗反应的参数。在英国To为30.8℃时而在肯尼亚To为33.8℃时Eo是1mg/m~2·sec,这说明牛长期对炎热的适应有较高的平均皮温以耐受热的影响。牛的种类(黄牛与瘤牛)比适应气候的影响为小,但瘤牛B值显著高于黄牛(1.58:0.94℃),表示瘤牛控制出汗率的生理机制对皮温的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5.
近来已有报导(Stott,1974)牛保持在凉爽气候条件下增加了繁殖率。然而水牛方面有用的资料很有限。Roy,Sengupta 和 Mi-sra(1962)已报导在受到保护免受阳光直接辐射的一组水牛全部表现发情和受精而未受保护的只有一头表现发情。“打汪”(浸水)和淋浴对水牛发情行为的影响尚无系统资料,本试验旨在研究凉爽降温对水牛发情行为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在旁遮普农业大学乳牛场对来自印度农业  相似文献   
6.
引言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牛的红血球中钾浓度显示具有适应性及经济学意义(Evans,1954,1963等),然而,尚未有报导指出其对水牛热应激和降温期间的重要性。因此,本试验进行了水牛红血球浓度受热应激和不同降温方法的研究。材料与方法旁遮普农业大学乳牛场的45头正常泌乳期水牛,分作三组,Ⅰ组为对照组,不进行处理,Ⅱ组为淋浴组,Ⅲ组为水浴组。各组间体重、泌乳头数,产犊日期与产乳量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7.
许多世纪以来已认识到矿物元素对动物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但各别元素的功能并不清楚,直到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在证实动物生命必需的矿物元素的作用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Ca、P、K、Na、Cl、Mg和S 已确定作为日粮必需的营养元素,并鉴于其在畜体的存在量和需要量较多,常被称为常量元素,研究表明Fe、I、Cu、Co、Mn、Zn 和Se 也是必需的,通常叫做微量元素。上述元素对反刍动物都是重要的,生产实践中已证实可能造成缺乏症,特定的缺乏症常由日粮类型的影响而引起。另外一些元素包括Mo、V、Ni、Cr、Sn、Si、As 和F,已有证据证实其对家畜的必要性,但在实际情况下这些元素对反刍动物的缺乏症尚未证实。矿物元素测定技术的改进,特别是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的发展,为许多矿物营养元素的研究提供了方便。今后随着对各种矿物元素功能和代谢知识的增进,将在实践中提高它们作为反刍动物营养的效率。本资料将在矿物元素在日粮中的最低量、机体需要量、最大忍受量和各种矿物元素代谢的相互关系及矿物元素与其他日粮营养的关系等因素方面提供更多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牛精子库的建立和应用》是“七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是畜禽、水产品种资源开发研究项目的子课题。精子库的建立,对优良地方品种的保存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国外在发展畜牧业商品化过程中,不少有利用价值的原始畜种濒临绝迹,而进行保种又需耗费大量财力的教训。国家为了保存我国地方优良畜种,除划定保种区、加强活体保种外,建立长期保存的精子  相似文献   
9.
黄牛是一种分布很广,具有乳、肉、役多种经济用途的反刍家畜。全世界有黄牛12亿多头,其产值超过任何一种家畜。我国黄牛自春秋以来,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的动力来源。1984年末全国有黄牛5000余万头,其中奶牛只有133.7万头(包括乳肉兼用牛和改良牛);专用肉牛数量更少,除了杂交改良牛外,基本上是役用牛。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延边牛和复州牛是我国六大黄牛地方良种,都具有体格高大、毛色纯正、挽力大、皮板致密、耐粗饲、适应性强、繁  相似文献   
10.
我国良种黄牛具有许多固有的优点,南阳牛是五大良种黄牛之一,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为良种黄牛之冠。近20年来,引入一些国外肉牛品种与产区南阳牛杂交改良,在提高日增重,饲料报酬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广大养牛户逐步认识了“肉牛冷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使肉牛杂交大面积的展开,以致纯种南阳牛逐渐减少,目前平原产区肉杂牛要占60%~70%,山丘地区约占40%~50%。上世纪末,随着改革开放带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我国黄牛已经完成了由役用为主向肉用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其特点之一是牛群结构“年轻化”,不仅老弱病残牛已不复存在,就连壮龄牛也大为减少,黄牛出栏率和牛肉产量大幅度上升,牛肉来源也由本地黄牛为主转向杂交牛为主。 值得回顾的是,我国黄牛向肉用转化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对良种黄牛的固有优良性状及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种质资源保护措施不力,育种工作缺乏长远规划和具体要求,现在农业部和一些专家都提出重视良种黄牛本品种选育,笔者以南阳牛为例,就此发表一些看法与评价和提出一些育种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