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分析探讨口感化及颗粒化开食料对早期断奶羔羊生长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新生健康的双羔湖羊公羔42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颗粒化和口感化开食料,试验期42 d。两组羔羊21日龄之前的采食量、体重和绝对生长的变化趋势相似。21日龄以后,口感化开食料组羔羊的采食量、体重、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均明显高于颗粒化开食料组,42日龄体重、后两周的采食量及15~21日龄的相对生长率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 < 0.05)。口感化开食料还显著提高(P < 0.05)了羔羊42日龄时的育肥指数、体长指数、胸围指数、管围指数和断奶前的瘤胃质量和瘤胃/胴体。以上结果表明,与颗粒化开食料相比,口感化开食料更有利于羔羊早期断奶前后的瘤胃发育、采食量提高、体重和体尺的发育,但对其他胃室及肠道发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湖羊羔羊早期断奶前后的瘤胃发酵与微生物区系变化,为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发育变化理论以及羔羊的早期培育等提供依据。选择初生重接近的湖羊公羔(3.81 kg±0.55 kg)16只,1~7日龄饲喂母乳,8日龄与母羊分离,开始饲喂代乳粉(按8日龄体重的2%,分3次等量饲喂)和开食料(自由采食),35日龄断奶。分别于断奶前(21日龄)、后(42日龄)各选择5只羔羊进行屠宰,采集瘤胃内容物,测定瘤胃发酵、酶活和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断奶后羔羊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及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断奶前(P<0.01)。断奶后瘤胃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均低于断奶前(P<0.05)。断奶前后的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拟杆菌门为第一优势菌门,在断奶前后分别占61.96%和65.36%,厚壁菌门为第二优势菌门,在断奶前后分别占32.08%和24.03%;两菌门之和在断奶前后分别占瘤胃总菌门的94.04%和89.39%。断奶前后的优势菌属均为unidentified_Prevotellaceae,分别占21.85%和38.49%。断奶前后羔羊瘤胃微生物的功能没有显著变化,都主要集中在复制和修复、碳水化合物代谢和翻译等途径。以上结果说明,羔羊早期断奶后的瘤胃发酵和酶活增强,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有所降低,在早期断奶前后的优势菌群和功能相似。  相似文献   
3.
人类生存必须解决的就是温饱问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百姓对物质文化的需要不断增加,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运而生,但畜禽养殖场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略。本文主要围绕如何更好的去治理养殖场污染方面开展论述,尽可能使得资源能够有效利用,以期提出有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分析探讨口感化及颗粒化开食料对早期断奶羔羊生长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新生健康的双羔湖羊公羔42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颗粒化和口感化开食料,试验期42 d.两组羔羊21日龄之前的采食量、体重和绝对生长的变化趋势相似.21日龄以后,口感化开食料组羔羊的采食量、体重、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均明显高于颗粒化开食料组,42日龄体重、后两周的采食量及15~21日龄的相对生长率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口感化开食料还显著提高(P<0.05)了羔羊42日龄时的育肥指数、体长指数、胸围指数、管围指数和断奶前的瘤胃质量和瘤胃/胴体.以上结果表明,与颗粒化开食料相比,口感化开食料更有利于羔羊早期断奶前后的瘤胃发育、采食量提高、体重和体尺的发育,但对其他胃室及肠道发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发挥企业人才优势中,具有独特的基石作用,所以,把企业思想政治工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豌豆秸、胡麻秸及玉米对马铃薯茎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为马铃薯茎叶单独青贮,83%的马铃薯茎叶混合17%的豌豆秸或胡麻秸,81%的马铃薯茎叶混合3%的玉米及16%的豌豆秸或胡麻秸,每个处理4个重复。结果显示:马铃薯茎叶单独青贮的品质最差,pH、氨氮含量最高,感官评分和乳酸含量最低。混合豌豆秸与胡麻秸后,青贮品质提高,pH分别显著下降(P <0.001)9.59%和23.69%。氨氮分别显著下降(P <0.001)13.77%和29.90%。感官评分分别显著提高(P <0.001)50.00%和104.17%。在添加豌豆秸与胡麻秸的基础上再添加3%的玉米,青贮品质进一步提高。添加豌豆秸、胡麻秸和玉米均可显著影响青贮料的养分含量(P <0.001),胡麻秸的效果优于豌豆秸。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湖羊羔羊早期断奶前后的瘤胃发酵与微生物区系变化,为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发育变化理论以及羔羊的早期培育等提供依据。选择初生重接近的湖羊公羔(3.81 kg±0.55 kg)16只,1~7日龄饲喂母乳,8日龄与母羊分离,开始饲喂代乳粉(按8日龄体重的2%,分3次等量饲喂)和开食料(自由采食),35日龄断奶。分别于断奶前(21日龄)、后(42日龄)各选择5只羔羊进行屠宰,采集瘤胃内容物,测定瘤胃发酵、酶活和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断奶后羔羊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及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断奶前(P<0.01)。断奶后瘤胃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均低于断奶前(P<0.05)。断奶前后的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拟杆菌门为第一优势菌门,在断奶前后分别占61.96%和65.36%,厚壁菌门为第二优势菌门,在断奶前后分别占32.08%和24.03%;两菌门之和在断奶前后分别占瘤胃总菌门的94.04%和89.39%。断奶前后的优势菌属均为unidentified_Prevotellaceae,分别占21.85%和38.49%。断奶前后羔羊瘤胃微生物的功能没有显著变化,都主要集中在复制和修复、碳水化合物代谢和翻译等途径。以上结果说明,羔羊早期断奶后的瘤胃发酵和酶活增强,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有所降低,在早期断奶前后的优势菌群和功能相似。  相似文献   
8.
9.
试验旨在研究湖羊羔羊早期断奶前后的胃肠道结构和功能发育的变化,为羔羊的早期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初生重相近的22只双羔湖羊公羔(初生重3.81 kg±0.55 kg),1~7日龄饲喂母乳,8日龄与母羊分离,开始饲喂代乳粉(按8日龄体重的2%,分3次等量饲喂)和开食料(自由采食),35日龄停止饲喂代乳粉。于8、21和42日龄分别屠宰6只羔羊,检测瘤胃、网胃、瓣胃、皱胃的重量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的长度和重量;采集瘤胃和小肠组织,切片后进行伊红和苏木精染色,检测瘤胃乳头长度、宽度、环形肌厚度、小肠绒毛高度、宽度和隐窝深度,并计算绒隐比(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采集瘤胃、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容物,检测淀粉酶、纤维素酶、乳糖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及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结果显示,瘤胃、网胃、瓣胃重和瘤胃占总胃重的比例随日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皱胃重占总胃重的比例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减小(P<0.05);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的长度、重量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42日龄十二指肠、回肠绒隐比均显著高于8和21日龄(P<0.05),瘤胃乳头高度、乳头宽度和肌层厚度均随日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及空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减小;十二指肠淀粉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及空肠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42日龄羔羊瘤胃中淀粉酶活性及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均显著高于21日龄羔羊(P<0.05)。以上结果说明,和断奶(21日龄)前相比,断奶后羔羊的瘤胃发育增强,皱胃和小肠组织形态变小,瘤胃和小肠中主要消化酶的活性均增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