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蒙山牛是沂蒙山区历史悠久,体质结实,抗病耐粗,善于登山爬坡,适于山区丘陵地带饲养和使役,颇有发展前途的地方品种.为促进养牛业发展,临沂地区组织有关人员,对蒙山牛进行了多次调查,其中有两次较为详细地调查,第一次在1980年7月20日至8月15日,参加人员有地、县、乡畜牧科技干部30余人,第二次于1982年4月9日至26日,两次调查均以平邑、费县、蒙阴、沂南4县为主.1983年省、地科委派出联合赴蒙阴山区资源开发考查团,一些专家、学者对蒙山牛进行了考查,后经选点论证,并制定蒙山牛选育及杂交利用课题方案.经几次调查测定蒙山牛986头,现将蒙山牛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临沂市瘦肉猪母本新品系长沂合成系1995年春制定培育实施方案,10~11月用从杭州市种猪场试验场引进的6个血统的长白公猪与沂蒙黑母猪配种。1996年春繁殖出长沂杂交一代仔猪,从中选出后备公猪8头、母猪50头进行培育,为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秋配时进行横交固定。按培育实施方案要求,每年繁育1个世代,1997~1999年已分别繁育出零、一、二世代。为了检验一世代种公猪的后裔肉用性能,于1999年6~10月进行了1次肉用性能测定试验。1 试验设计1.1 供试猪选择与分组原则要求每个血统种公猪的后裔都要参加测定,但因一个血统的种公猪所配母猪产仔结…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0世代和一世代蒙山公牛9头(其中0世代5头,一世代4头),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根据其本身记录资料和后裔测定资料进行了其育种值的分析,从而得到:0世代公牛中02号公牛最佳,其次是01、04号和03号,最差的是05号。几种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有微小差异。一世代公牛中,12号最佳,其次是11号、13号,最佳的是14号。通过系统选种使蒙山牛生产性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育种资料分析得到:蒙山牛的培育要充分注意其生态环境,掌握其生长发育规律,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采取综合培育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蒙山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蒙山牛繁衍于山东省沂蒙山区,该牛祖先为山林中的一种原牛,被当地人民捕获经长期驯养而成。可见该牛历史之悠久,并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据1988年10月调查,成年蒙山牛351头。当年产犊291头,其中有产双胎的4头,从而说明蒙山牛有较高的繁殖力。但是,如何系统地研究蒙山牛的繁殖  相似文献   
5.
要有效地控制家畜的生长并朝着有利于人们需要的方向培育,就必须了解和掌握家畜的生长发育规律,虽然各种家畜有其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生长发育的不平衡性,但就其某一种家畜来讲,又由所处的环境条件及遗传因素不同有其自己的特点,如性成熟早晚,怀孕日数,胚胎数量与胎儿密度等一些受遗传影响的因素;饲养管理条件做为外界因素也是对家畜生长最直接的因素,如营养水平、伺料品质、日粮结构、喂饲时间和次数、饲料的调制方法等,都是直接影响家畜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6.
临沂地区自1980年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大力发展以牛为主的食草畜禽,努力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逐步建立起以食草畜禽为主的高效节粮型畜牧业”的方针,对于黄牛改良工作,10几年来坚持常抓不懈,从而促进了全区养牛业的发展。1990年,牛存栏38.5万头,是1980年的2倍;适繁母牛17万头,是1980年的2.5倍;母牛配种1.33万头,占可繁母牛78%,其中黄  相似文献   
7.
1989年9月利用秋耕秋种季节在蒙阳县的崖头档和高家庄2地抽试和调查了蒙山牛选育群中5头公牛、10头母牛和4头阉牛的役用性能,从系统抽试调查的情况看到:蒙山牛的选育牛群比原来(1982年)当地未加选育的牛群的役用性能有非常明显的提高,平均最大挽力提高114%,经常挽力提高66.32%。而且深入的研究发现:耕作能力(最大挽力、经常挽力和工作效率)和体尺、体重存在着相关关系。体尺体重越大,耕作能力越强,这些相关关系大部分是显著(P<0.05)或非常显著(P<0.01)的。因此我们得到由体尺、体重来估测耕作能力的最佳多元回归公式,供我们在生产实践和育种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蒙山牛繁衍于山东省的沂蒙山区,是山东省三大地方良种牛之一。据东晋学者郭璞所著《尔雅注释》记载:该牛祖先为山林中一种原牛,被当地人民捕获经长期驯养而成。又据《费县县志》记载:“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2年)圣驾南巡,经兰、郯、费、沂、蒙等地,对养牛为业而又无力饲养者,每户赐钱九钱”以资养牛。当时人们饲养的就是蒙山牛。可见该牛历史之悠久。蒙山牛体质结实,抗病耐粗,善登山爬坡。放牧或劳役  相似文献   
9.
“三率”即黄牛受配率、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三率”是决定繁殖力的基础,所以“三率”的高低是发展养牛生产的关键。就临沂地区黄牛繁殖技术讲,几年来没有一个较大突破,其“三率”分别在60%、65%和75%左右,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可见繁殖力低是阻碍黄牛发展的主要原因。怎样提高繁殖力?实践证明,政策是前提,营养是基础,技术是关键,计划生产很重要。为促进黄牛发展,现就如何提高“三率”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蒙山牛及其杂交牛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0头抗本(抗旱王公牛和本地蒙山母牛的杂一代),40头利本(利木赞公牛和本地蒙山母牛杂一代)和60头蒙山牛的系统生长发育资料分析得知:杂交牛(抗本一代和利本牛一代)的初生体重显著(P<0.05)高于蒙山牛初生犊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饲养管理条件粗放、饲料营养价值较低的情况下,杂交牛的生长发育速度受到影响,而本地蒙山牛却表现良好的适应性。有实验证明:杂种优势的表现需要较优越的饲养管理条件。本研究还证实:蒙山牛及其杂交牛生长强度最大的阶段是6月龄到周岁时。为了便于对牛的体重进行实际估测,我们还得到不同类型牛的估测体重的最优回归方程,供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