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4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7篇
  30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小麦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并就我国小麦无融合生殖育种研究策略做了讨论,旨在促进小麦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区农业用水危机及其出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华北地区水危机主要是由农业用水引起的。解决华北地区农业用水的根本途径是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农业的核心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主要的方法有:水利工程节水、生物技术节水、农作物空间布局的调整、污水资源化、利用地下微成水、水资源价格和水价调节。  相似文献   
3.
2002年至2003年,江苏省农机推广站、徐州市农机推广站和铜山县农机推广站共同承担了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青贮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开发项目。2005年6月4日江苏省农机局、省财政厅在南京组织有关专家对该项目进行验收。专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并建议对该技术作进一步示范推  相似文献   
4.
小麦干湿交替条件下的水分利用效率与生物学性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防雨棚盆栽试验条件下,以“A115”、“4185”为材料,用干湿交替方法研究了3种水分组合下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与生物学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产量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株高、穗数、单株生物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产量成显著正相关;与除此而外的其他被测生物学性状不相关或相关不显著。叶片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成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穗粒数和分蘖数成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其他被测性状不相关或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小麦叶片冠层的水分利用效率估算模型,并阐述了小麦光合与水分利用效率关系的研究进展,为当前节水农业提供了大量信息。  相似文献   
6.
小麦的光合进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正斌 《世界农业》1997,(11):18-21
小麦的光合进化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张正斌在世界小麦生产中,旱地小麦占有多数,水地小麦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小麦育种有两个方向:一是抗旱高产育种;二是高水肥高产潜力育种。两者的选择方向不同,但共同的目的,都是在一定的水分条件下,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  相似文献   
7.
8.
水分亏缺下作物的补偿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半干旱区水分亏缺的实际田间环境,从渗透调节、光合作用、内源激素等方面探讨了水分亏缺下作物补偿效应的可能机制以及外界影响因素。同时,就补偿效应的普遍性对作物的抗旱生理以及遗传育种研究等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抗旱小麦新品种晋麦91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晋麦9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共同育成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10—2011年在山西省南部旱地区试中,平均产量3 048.0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7.9%;2011年在山西省南部旱地生产试验中,产量达3 180.0 kg/hm2,比对照增产8.8%。该品种2011年12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山西省南部麦区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研究外源脱落酸(ABA)和冠菌素(COR)对小麦籽粒萌芽的影响,探索COR用于防治小麦收获期穗发芽的可行性。[方法]以易穗发芽的白皮小麦品种济麦22和抗穗发芽的红皮小麦品种扬麦16为材料,以不同浓度ABA和COR处理两品种小麦籽粒后进行萌芽,测定萌芽率、芽长以及萌芽过程中的α-淀粉酶活性。[结果]38μmol/L以上浓度的ABA处理和0.05μmol/L以上浓度的COR处理均对两品种籽粒的萌发及芽的生长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且COR抑制小麦种子萌发的生物活性约为ABA的200~1 500倍;浓度高于76μmol/L的ABA和0.05μmol/L的COR对两品种小麦籽粒萌发过程中的α-淀粉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程度越大。[结论]ABA和COR可能通过抑制α-淀粉酶活性来抑制小麦籽粒的萌发和芽的生长;同浓度同一抑制剂处理下,白皮的济麦22萌芽及α-淀粉酶活性受抑制的程度显著高于扬麦16。该研究为COR用作控制大田小麦收获期穗发芽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