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氮肥用量对粮饲兼用玉米产量和饲用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分析了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全膜双垄沟播模式下不同氮肥施用量(N1:0 kg·hm-2,N2:100 kg·hm-2,N3:200 kg·hm-2,N4:300 kg·hm-2)对粮饲兼用玉米(Zea mays)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P、K肥条件下,在0~300 kg·hm-2纯N用量范围内,粮饲兼用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叶鞘和茎秆的干物质量,持绿性,以及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升高而降低,随生育进程增加;粗蛋白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升高而增加,随生育进程降低;相同施氮量处理下的叶片中NDF和ADF含量在不同时期均低于叶鞘;高的施氮量也有利于籽粒饲用品质的改善。因此,适量增施氮肥能明显提高粮饲兼用玉米产量,改善其品质。建议陇中旱农区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粮饲兼用玉米时氮肥用量为纯N 300 kg·hm-2,既能提高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又能改善青贮和饲用品质。  相似文献   
2.
不同耕作措施对粮饲兼用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传统耕作、免耕、旋耕、深松耕)对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下粮饲兼用玉米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耕与旋耕下叶面积指数相近,较传统耕作与免耕提高27.12%~40.24%,光合势动态变化与叶面积指数基本一致;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都表现为旋耕、深松耕免耕传统耕作,旋耕和深松耕处理双穗率、穗粗、千粒质量均高于传统耕作和免耕;2年平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及秸秆产量旋耕与深松耕处理较高,且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因此,深松耕与旋耕通过增加叶面积指数提高了叶片光合势,从而增加了玉米干物质积累,且提高了双穗率、源器官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转移量、促进果穗发育,最终有利于粮饲兼用玉米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深松耕与旋耕是适合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下粮饲兼用玉米栽培的理想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