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纳雍糯谷猪种质特性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宰20头180日龄纳雍县农村户养糯谷猪,经测定,结果表明:糯谷猪的屠宰率较高,达74.46%,瘦肉率适中,肉质优良,肉色、嫩度、熟肉率、失水率均优于其他品种猪。初情期和性成熟早,发情周期稳定,发情征状明显。在生产调查记录中还未发现遗传性疾病,后代外貌特征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胫色遗传规律和胫色鉴别雌雄的可行性,试验选择绿壳蛋鸡,分别设计深色胫♂×浅色胫♀、深色胫♂×深色胫♀、浅色胫♂×深色胫♀3个交配组合,对其后代个体的胫色进行跟踪观察。结果表明:深色胫♂×浅色胫♀组合的后代公鸡全为浅色胫,母鸡全为深色胫;深色胫♂×深色胫♀组合的后代均为深色胫;浅色胫♂×深色胫♀组合的后代胫色产生分离,雌雄个体均有深色胫和浅色胫出现。说明胫色遗传符合伴性遗传规律,以胫色鉴别雌雄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选择和培育品种特征明显、个体优良、均匀度好、生产性能高的黔东南小香鸡种公鸡,试验根据黔东南小香鸡的品种特性、生长性能和育种纪录,制订出壳、7周龄、18周龄的种公鸡评分标准,采用评分标准进行了出壳、7周龄、18周龄种公鸡的选择,并探讨了饲养管理方式对种公鸡生长发育和种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壳、7周龄、18周龄种公鸡选留率分别为89.60%、87.39%、90.55%,体重分别为(26.22±4.13)、(451.25±45.94)、(1 445±150.14)g;7,18周龄日增重分别为10.02,12.38 g;7,18周龄料重比分别为3.14,3.36。在出壳、7周龄、18周龄时,根据评分标准选择优秀的黔东南小香鸡种公鸡,结合雏鸡公母分饲、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和营养水平、合理的通风换气和光照、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严格的免疫程序、加强疫病防治和环境消毒等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可以进一步培育出受精率高、孵化率高、种用时间长等种用性能高的优质黔东南小香鸡种公鸡。  相似文献   
4.
犬绦虫(又称犬复孔绦虫或瓜实绦虫)身长10~50cm,成熟体节长0.7cm左右,宽0.3cm左右,形似长卵圆,从外部观察与黄瓜籽相似。跳蚤、犬虱是犬绦虫的中间寄主,犬因吞食了含似囊尾蚴的跳蚤或虱子而被感染,经过21d左右在犬小肠内发育为成虫。患犬会有贪食、异嗜、呕吐等症状,时间过长则会影响犬的正常发育,造成营养不良、体重下降、性情暴躁或精神不佳,同时伴有痉挛或四肢麻痹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种鸡在产蛋后期产蛋量开始下降,种蛋合格率降低、蛋壳变薄、蛋壳强度降低.为提高种鸡产蛋后期种蛋质量和种蛋合格率,选择60周龄的贵州黄鸡种84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21羽,试验周期为35 d,预试期为7 d,正式期为28 d,每天统计产蛋数、产蛋总质量以及饲料消耗量,正式期14、28 d测定蛋品质,正试期21 d,收集7 d孵化种蛋,统计每组受精率、孵化率、健雏数等孵化指标.结果发现,正式期14 d时,试验组Ⅲ与对照组、试验组Ⅱ蛋壳强度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对照组与试验组Ⅰ、Ⅱ蛋壳厚度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Ⅰ和Ⅱ蛋黄颜色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项目差异均不显著(P>0.05).正式期28 d时,试验组Ⅱ与试验组Ⅲ、对照组蛋形指数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Ⅲ与Ⅰ、Ⅱ蛋壳强度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对照组与试验组Ⅱ、Ⅲ蛋黄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Ⅰ与Ⅱ、Ⅲ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与试验组Ⅱ、Ⅲ蛋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Ⅰ与Ⅱ、Ⅲ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Ⅰ与试验组Ⅱ、对照组蛋白高度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Ⅱ和Ⅲ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Ⅱ、Ⅲ蛋黄颜色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Ⅰ与Ⅱ、Ⅲ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Ⅰ与Ⅱ、对照组哈氏单位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Ⅱ与Ⅲ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糯谷猪血液生化指标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体重50~60 kg糯谷猪血液的9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糯谷猪生化指标平均值均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其中,日增重与甘油三酯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89;pH与甘油三酯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87;瘦肉率与肌苷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93.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糯谷猪的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贵州省纳雍县随机选取20头糯谷猪进行屠宰性能的测定,将其与其他国内外猪种进行比较。[结果]纳雍糯谷猪的屠宰率较高(达74.46%),瘦肉率适中(45.30%)。糯谷猪的平均背膘厚为3.49 cm,在我国地方猪种中处于中等水平。糯谷猪的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均远低于国外猪种,脂肪含量适中,皮较厚,富含胶原蛋白。由于糯谷猪主要饲喂天然草料,皮和肉均可安全食用,带有香糯的风味,符合目前人们对猪肉品质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结论]为更好地保护糯谷猪这个优良猪种,应尽快建立保护区。  相似文献   
8.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一部分,它的发展是人类进行物质交换发展的重要过渡。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以后,互联网的发展对各行各业的生产变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畜牧业同样也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2014年,马化腾提出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2015年我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至此我国的互联网+成为了国家战略,逐渐占领了各行各业生产和发展,畜牧业也积极响应国家提倡的"互联网+"战略。本文探讨了畜牧互联网+战略实施的现状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肌细胞生成素基因(MyoG)多态性与瑶山鸡体尺、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的关联性,从分子标记角度对瑶山鸡进行选育,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瑶山鸡,同时为家禽MyoG基因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50日龄出栏的健康瑶山鸡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对瑶山鸡MyoG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利用DNAStar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以确定MyoG基因SNP位点,通过RNAfold对瑶山鸡MyoG基因突变前后的mRNA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并以SPSS 18.0分析SNP位点与瑶山鸡体尺、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在瑶山鸡MyoG基因第3外显子上发现1个SNP位点(T17C位点),属于同义突变,存在3种基因型(CC型、CT型和TT型);T为优势等位基因,CT为优势基因型;有效等位基因数(Ne)接近2.00;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5,呈中度多态(0.25P>0.05)。MyoG基因T17C位点突变致使其mRNA二级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导致其最小自由能由-452.60 kcal/mol降至-465.24 kcal/mol。不同基因型瑶山鸡生长、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3种基因型瑶山鸡在体尺、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大部分呈现相同规律,其中胸宽与胸深在不同基因型瑶山鸡中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瑶山鸡MyoG基因T17C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属于同义突变,并未引起氨基酸及其蛋白结构和功能的明显变化,但其多态性对瑶山鸡体尺性状、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有一定影响,因此可作为瑶山鸡分子选育的候选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