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家养白花蛇的场地设置 (一)室内养 蛇房墙壁和墙基要铺水泥或沥青,防止老鼠打洞。房门要无缝隙,墙壁要粉刷光滑,墙壁高度必须在2米以上,防止蛇逃出蛇房外伤人。室内设饮水器,不断供给清洁饮水,有助于蛇的蜕皮。  相似文献   
3.
种植春玉米推行早播早育是抗灾、避灾的主要增产措施.但早播早育常遇低温寡照的影响,种子发芽率低,出苗不整齐,有时低温湿害同时出现,种子易发生冻害,降低出苗率.因此,生产上应特别注意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关于调整湖南东洞庭湖等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通知》,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区调整获国务院批准。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湖南省唯一的国家级湿地类型保护区,是白鳍豚、江豚和鸟类的"舒适家园"。近年来,保护区局部区域的自然环境、生物资源、主要保护对象发生了变化,部分区域资源现状存在与功能区划不符的现象。2011年,岳  相似文献   
5.
报导了AES对室温下AgNi两相合全表面成分均匀性的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未经理的自然表面,或是经离子轰击后的清洁表面,或是轰击后仃放长时间的表面,都表现出较明显的成分不均匀性.并发现该系统Ag是择优溅射元素.  相似文献   
6.
该试验旨在通过透析袋体外酶解的方法,研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对小麦-玉米-豆粕型日粮还原糖生成量、干物质和粗蛋白体外酶解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木聚糖酶的添加浓度分别为10、30、50、70、90 U/g,果胶酶的添加浓度分别为3、6、9、12、15 U/g,每个添加水平分别设5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当木聚糖酶添加量为50、70、90 U/g时,还原糖生成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低剂量添加组(P0.05);果胶酶添加量为12 U/g时,还原糖生成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3 U/g添加组(P0.05);木聚糖酶添加浓度由10 U/g提高至90 U/g时,提高了还原糖生成量(线性和二次,P0.05)和粗蛋白质酶解率(线性和二次,P0.05);果胶酶添加浓度由3 U/g提高至15 U/g时,提高了还原糖生成量(二次,P0.05)。  相似文献   
7.
8.
宣汉县自1990年引进旱地育秧技术以来,围绕规范秧床规格,简化育秧程序,提高育秧质量,走过了漫长的由点到面、由繁到简、由不规范到规范、由局部到大面积推广的发展过程,探索出了农户易学易操作的秧床规范配套技术,促进旱育秧逐年普及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黑水虻幼虫粉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60周龄、健康、产蛋率接近的海兰褐蛋鸡10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2%、3%的黑水虻幼虫粉。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Ⅲ组蛋鸡产蛋后期的产蛋率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试验Ⅲ组的破软蛋率显著降低(P<0.05)。2)饲粮中添加黑水虻幼虫粉对蛋鸡产蛋后期的蛋壳颜色、蛋形指数、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黄相对重、蛋壳相对重及蛋黄胆固醇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Ⅲ组蛋鸡产蛋后期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和葡萄糖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Ⅲ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提高(P<0.05),但饲粮中添加黑水虻幼虫粉对蛋鸡的血液生理指标和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黑水虻幼虫粉可提高蛋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且不会对蛋鸡机体内环境稳态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通过透析袋体外酶解的方法,研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对玉米-豆粕型日粮还原糖生成量、干物质和粗蛋白质体外酶解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设对照组,试验1、2、3、4、5组,其中试验组淀粉酶的添加浓度分别为0.4、0.8、1.2、1.6、2.0U/g,试验组纤维素酶的添加浓度分别为1.0、2.0、3.0、4.0、5.0U/g,每个添加水平分别设5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淀粉酶添加浓度由0.4U/g提高至2.0U/g时,试验1、2、3、4组还原糖生成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0.22%、26.46%、6.99%、3.93%(二次,P<0.05),试验5组还原糖生成量下降1.72%(二次,P<0.05);试验1、2、3、4、5组干物质酶解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3.67%、4.58%、4.68%、5.69%、6.13%(线性,P<0.05)。纤维素酶添加浓度由1.0U/g提高至5.0U/g时,试验1、5组还原糖生成量相较于对照组分别降低1.31%、1.82%(二次,P<0.05),试验2、3、4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8.05%、32.76%、19.70%(二次,P<0.05)。以干物质酶解率为评价指标,淀粉酶添加的最适浓度为0.8U/g,以还原糖生成量为评价指标,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添加浓度分别为1.05U/g和3.08U/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