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川西北草地沙化对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磷钾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川西北若尔盖草原在草地沙化过程中土壤颗粒组成和矿质养分的变化特征,文中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化验,研究了川西北沙化过程中草地的土壤颗粒组成及磷、钾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草地沙化过程中0-100cm土层土壤结构受到了严重破坏,呈现出明显的粗化特征,土壤砂粒含量显著增加,粉粒、粘粒、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减少。其中,0-20cm土层变化最为明显,极重度沙化草地土壤完全沙化,沙粒含量高达95.83%,相对未沙化草地增加了28.15%,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非常缺乏,分别仅为3.64mg·kg-1、24.66mg·kg-1,相对于未沙化草地分别降低了52.79%和74.29%。说明在沙化草地治理过程中,需及时补充适量的磷钾矿质养分。不同草地退化阶段研究表明,未沙化草地至中度沙化草地演变过程中,沙粒含量显著升高,粉粒、粘粒、速效磷、速效钾均有极显著降低,说明沙化草地的治理应将轻中度沙化阶段作为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
王钊  储丽红  赵凯  彭佳佳  明军  袁素霞  刘春 《园艺学报》2013,40(8):1600-1599
 根据地毯草黄单胞菌花叶万年青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dieffenbachiae)的RAPD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对羧基化磁珠的结合性能进行检验,从而建立和优化了免疫磁性分离–PCR体系,对安祖花细菌性枯萎病进行早期检测。结果表明:1 mg磁珠对多克隆抗体最大吸附值为0.268 mg,进行免疫磁性捕获时免疫磁珠的最佳浓度是0.566 ~ 0.741 mg ?mL-1。免疫磁性分离–PCR可以减少PCR反应中的抑制物质,对X. axonopodis pv. dieffenbachiae的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10 ~ 100 cfu ?mL-1,比常规PCR检测灵敏至少100倍。  相似文献   
4.
杨哲  刘克林  彭佳佳  秦扬  郑高言  明军  刘春 《园艺学报》2016,43(7):1402-1410
以红掌栽培品种‘Dakota’为材料,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AnCHI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花青素含量与该基因表达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红掌花青素合成途径。结果表明:AnCHI序列全长为1 117 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777 bp,编码258个氨基酸;AnCHI在不同时期红掌佛焰苞以及根、茎、叶、肉穗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佛焰苞发育前期表达量明显高于后期,测得花青素含量与基因表达量变化基本一致;构建的pGEX-4T1-AnCHI重组表达载体在原核中正确表达。初步验证了AnCHI的表达可能对红掌佛焰苞花青素的合成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固沙植物对高寒草地土壤碳氮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选取川西北高寒沙化草地人工种植的2种固沙灌木(红柳,沙棘)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总有机碳(SOC)、全氮(TN)、碱解氮(AN)、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及纤维素酶、蔗糖酶、脲酶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2种固沙植物根际土壤SOC、MBC、TN、AN、MBN含量及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P0.05)。其中红柳根际土壤SOC、MBC、TN、AN、MBN含量分别增加了124.24%,6.20%,116.67%,111.60%,264.21%;沙棘根际土壤SOC、MBC、TN、AN、MBN含量比非根际土壤分别增加71.23%,33.01%,152.63%,172.79%,83.42%。红柳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纤维素含量比非根际土壤分别增加61.62%,97.73%,56.52%;沙棘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含量比非根际土壤分别增加150.23%,177.17%,80.00%。土壤碳氮养分和酶活性间关系紧密,其中土壤SOC,TN与土壤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AN与纤维素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蔗糖酶、脲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MBC、MBN与纤维素酶、脲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蔗糖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发现,川西北常见的2种固沙灌木中沙棘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具有较大的积累和转化作用,但沙棘对沙化土壤养分积累效果更显著。因此,在沙化草地修复过程中应以种植沙棘为主。  相似文献   
6.
为确诊一例七彩山鸡疑似感染寄生虫死亡的原因,使用剖检、光镜形态学检测、HE病理染色观察等方法进行了临床诊断,使用PCR技术对获得的虫体18S rRNA进行扩增,鉴定感染虫体类型。剖检发现,病禽肠道黏膜内有细长白条状的线虫体寄生,感染数量较多,肝、心等部位未见明显病变;形态学检测发现,该线虫具有较为典型的尾刺结构。结合剖检症状和形态学鉴定,初步判断病禽感染的消化道线虫为异刺线虫。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虫体寄生的肠道黏膜出现损伤及炎性症状;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该线虫18S rRNA的PCR扩增条带大小为760 bp,同源性与鸡异刺线虫(DQ503462.1)最接近。经综合诊断,判定异刺线虫感染是导致本次七彩山鸡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次分析鉴定的虫株与家禽源异刺线虫同源性较高,表明七彩山鸡感染的异刺线虫可能来自鸡等普通家禽。这提示,散养特种禽应定期驱虫,加强禽舍卫生清扫,尽量避免与普通家禽混养。  相似文献   
7.
制备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 FCV)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FCV的免疫学诊断方法提供材料。本研究将经蔗糖梯度离心纯化的FCV灭活后免疫BALB/c小鼠,通过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并对其进行一系列鉴定。结果成功获得1株能够稳定分泌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3B11。MAb 3B11抗体类型鉴定其重链属于IgG1、轻链为κ链。MAb 3B11能与FCV-SH192发生特异性反应;小鼠腹水MAb 3B11对5株FCV毒株具有较高的ELISA效价;与5株FCV毒株具有间接免疫荧光(IFA)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WB)结合特性。本研究制备的MAb 3B11对FCV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性及广谱识别性,为FCV诊断方法的优化、流行毒株筛选以及基础研究提供生物原料。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针对垣曲县核桃产业经营模式以青果销售为主的现状,以垣曲主栽核桃品种"中林1号""礼品2号""香玲""清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品种果实发育生长测定,其发育期观察,以及市场需求综合分析得出"礼品2号"核桃果型最大,成熟最早为垣曲县最适主栽品种,"清香""香玲"可作为辅助品种,"中林1号"不宜在县域大面积发展,可为...  相似文献   
9.
生态修复对川西北沙化草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生态修复过程中沙化草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的变化特征,选取了未修复沙化草地和围栏种植红柳生态修复年限分别为2年、4年、6年、8年的沙化草地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川西北不同生态修复年限沙化草地0-6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生态修复年限的增加,植被盖度和高度显著提高,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均呈现增加特征,其中,0-20cm土层增加幅度较大,生态修复8年沙化草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分别比未修复沙化草地增加95.60%、100.00%和50.73%,均极显著高于未修复沙化草地;20-40cm和40-6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增加幅度及显著性明显低于0-20cm土层.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临床具有神经症状的宠物鸡尾鹦鹉(Nymphicus hollandicus)的死因,对1只死亡鸡尾鹦鹉的心、肝、脾和肾等脏器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革兰氏染色和生化鉴定,采用PCR方法对16S rRNA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分离致病细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采用RT-PCR方法检测NDV、IBV和CIAV。结果显示:分离细菌光镜下形态均为革兰氏阳性球菌,能够发酵乳糖和麦芽糖等糖类;根据16S rRNA同源性比对,该菌与鸟肠球菌(Enerococcus avium)菌株MT_604783.1的同源性达到99.8%,可确定分离菌株为鸟肠球菌;分离菌株对哌拉西林(PRL)和米诺环素(MIN)2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其余18种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3种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雏鸡具有弱致病性,能够导致肺和心等多脏器出血病变。鸟肠球菌感染是本例鹦鹉发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