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分别以清见×W·默科特种子胚芽及伏令夏橙小种子胚芽为接芽,高接于10年生温州蜜柑成年树和施文格枳柚大砧木上.嫁接成活率和接芽当年生长量调查表明:从3月下旬到4月上旬高接的清见×W·默科特种子胚芽,嫁接成活率均接近90%,与对照(催芽后直接播种移栽的种子)成苗率相当;3个批次、不同接芽状态嫁接的胚芽当年平均抽梢长度分别为103.8、71.3、67.4 cm,平均干径分别为0.98、0.71、0.65 cm,均优于对照(平均梢长64.5 cm、平均干径0.63 cm).而5月中下旬到6月上旬嫁接在施文格枳柚基砧上的伏令夏橙小种子胚芽,无论成活率还是当年生长量均有所下降.中间砧上每枝接2个芽不影响嫁接成活率,但不利于接芽均衡生长.  相似文献   
2.
3.
继首次报道单胚清见与多胚桠柑杂交产生高比例多胚种子后,在单胚棱橘(Citrus tardiferax Hort.ex Tan)与多胚岩溪晚芦桠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的杂交组合中,又发现高比例多胚种子,其比例一般为30%左右。为探明多胚来源,对多胚进行了分胚组织培养,获得同一种子来源的多胚...  相似文献   
4.
龚桂芝  洪棋斌  彭祝春  江东  向素琼
《园艺学报》2008,35(12):1742-1750
 应用核基因组SSR和叶绿体基因组SSR,分析了枳属28份枳及枳杂种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近缘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核基因组SSR分析表明普通枳的遗传差异明显,22个SSR位点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2,表明中国枳种质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遗传距离约0.16时,22份普通枳可以分成4个类型。叶绿体基因组SSR分析则发现普通枳间基本无差异,表明以母系遗传为特征的枳叶绿体基因组相对保守。富民枳与普通枳无论是在核基因组还是在叶绿体基因组上均存在较大差异,支持富民枳种的地位。SSR和cpSSR结合使用可比较准确地鉴定枳杂种。  相似文献   
5.
柑桔育种实践中实生苗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笔者从国家柑桔“948”项目及其后续项目引入品种的种子中鉴定和筛选了一批单胚无核的新型育种材料[1];在种苗培育过程中,也有目的地培育了一些珠心胚的种苗。为缩短实生苗培育周期,提高成活率和加快育种进程,通过6年来的反复实践,现已在田间将大量的育种材料培育成活并陆续开花结果。本文重点介绍从种子采集到实生苗嫁接前的这一段时间内,在实验室内和田间的管理技巧,为育种工作者提供技术参考。1培育柑桔实生苗的目的与意义珠心系育种是塔罗科血橙新系[2]、兴津温州蜜柑[3]等国内外著名良种[4]的育成方法;合子胚杂种苗的培育也是…  相似文献   
6.
采用4个遗传上高度一致而种子数量明显差异的甜橙品种为材料,从花后25天(25DAF)到185DAF,分阶段对其胚珠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测分析,以寻找柑桔种子发育和数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结果显示花后25DAF和35DAF,同一品种单果间胚珠数量尚未见明显差异,但品种间胚珠数量和大小差异显著。35DAF,单果内胚珠可区分为明显发育胚珠(ODO)和滞后发育胚珠(DLO),ODO数量在品种间也表现显著差异。后续观察,各品种ODO数量小幅波动,但平均数与成熟果实中的最终种子数基本一致,表明种子数量在35DAF胚珠明显分化时已确定。ODO总体发育趋势和最后大小,品种间基本一致,而DLO发育启动的时间晚,发育的时间更短,最终大小仅约成熟种子的1/6至1/10。  相似文献   
7.
在贵州省道真县调查 ,10年生的板栗园总面积约 80hm2 ,年总产量仅 10 0 0~ 15 0 0kg ,平均每6 6 7m2 产量 1kg左右。经过调查研究 ,我们提出相应的增产技术措施。1 培养丰产树体结构 ,合理修剪 板栗特别喜光 ,生产上一般采用自然开心形和双层开心形树形。自然开心形无中心干 ,3~ 4个主枝向外斜生 ,树冠稍矮而开张 ,内膛通风透光好 ,适合密植 ,是较好的一种树形。双层开心形一般基部有 3~ 4个主枝 ,隔1 2~ 1 4m(层间距 )再留 2~ 3个小主枝 ,然后去掉中心干 ,将其延伸高度控制在 2~ 2 5m。主要修剪技术 :为充实内膛、控制树冠 ,应…  相似文献   
8.
柑橘溃疡病抗性相关的SSR标记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抗柑橘溃疡病的‘宜昌橙2586’与易感病的‘岭南沙田柚’进行杂交,随机选取F1 代材料80 株,开展溃疡病抗性田间接种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溃疡病抗性在F1 代分离明显,若将免疫和高抗类型均视为抗病,中抗、中感和感病类型均视为感病,则抗感的分离比例接近1︰1。采用集合分离分析法BSA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结合SSR 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到1 个与柑橘溃疡病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CCR-110。利用F1 代分离个体和公认的抗感材料对标记进行验证分析,发现该标记表现较好的抗性相关性。F1 群体相关分析表明,该标记与柑橘溃疡病抗性的相关系数为0.79;采用最大似然法计算重组率为9.38%±3.5%,通过 Kosambi 函数将其转换成图距单位(cM),遗传距离为9.11 cM;感病的甜橙类、柚类、枳类没有此标记,抗病的金柑类、宜昌橙类、香橙类、宽皮柑橘类的多数材料出现此标记。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植物内源激素对单性结实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兼性单性结实能力较强的柑橘品种‘w-默科特’为试材,对其进行授粉和不授粉处理,观测胚珠和果实发育以及生理落果过程,同步以HPLC法测定不同处理的果实各部位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32~39DAF(花后天数)是W-默科特胚珠发育的关键时期,胚珠形态出现明显的差异。25-50DAF正好与柑橘生理落果主要发生期对应,胚珠中ABA含量最高,且未授粉W-默科特显著高于授粉W-默科特,败育胚珠可能是果实中ABA的主要来源部位;同期的促生长类激素,胚珠中ZT含量与果肉比较接近,低于果皮,但GA3、IAA含量明显低于果肉,未授粉W-默科特和授粉W-默科特则高低互现,总体差异较小。均值处理后的激素比值T综合展示了两类激素间的变化关系,在25?50DAF,未授粉W-默科特整果的T值较授粉W-默科特整果更高,这可能是果肉或果皮产生了更高的生长类激素,克服了败育胚珠产生的较高ABA,减少了生理落果,保障了W-默科特单性结实。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柑橘单性结实和前期生理落果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柑桔遗传转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会橙、锦橙(Citrus Sinensis Osb.)胚状体以及北碚447锦橙、纽荷尔脐橙(C.SinensisOsb.)田问成年树腋芽为转化起始材料,经含外源抗菌肽基因(Shiva A和Cecropin B)的根癌农杆菌感染后,比较了胚状体在不同培养基中丛芽的诱导频率和卡那霉素(Km)质量浓度对胚状体丛芽生长以及最终转化频率的影响,也对成年树腋芽在不同BA、IAA质量浓度处理、不同创伤部位和是否用石蜡带(Parafilm)包裹创伤口的诱芽和转化率进行了研究。PCR检测和Southern blot分析证明外源抗菌肽基因(Shiva A和Cecropin B)已导入上述4个柑桔品种;离体抑菌试验证明转基因植株叶片提取液对溃疡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建立了一个简便、快捷、通用的柑桔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