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小麦混播就是把不同品种的种子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后进行播种。这种种植方式在虞城县由来已久,以前仅限于部分群众小面积种植.但缺乏技术研究。2007-2008年度虞城县农业局农技站在这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在不增加各项投入的情况下,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春季冻害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常见气象灾害,一般危害严重,减产程度大。做好春季冻害的预测预报,并及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加以防御或补救,是春季麦田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卷叶贝母愈伤组织快速增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筛选出卷叶贝母愈伤组织快速增殖的最佳培养条件,从不同激素配比、培养温度、光照强度与时间等方面筛选出卷叶贝母愈伤组织快速增殖的最佳培养条件,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生物碱含量. 结果显示,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5 mg·L-1,最适温度为20 ℃,最适光照时间12±2 h·d-1,在此培养条件下卷叶贝母愈伤组织培养40 d可增殖3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用纯中药复方制剂“双黄杀毒退烧颗粒”对鸡新城疫强毒攻击雏鸡进行预防和治疗,结果显示,按体重1 g/kg.d、0.5 g/kg.d和0.25g/kg.d口服该制剂,连续使用7 d,能不同程度地保护雏鸡抵抗NDV强毒致死性攻击,与攻毒对照组相比,死亡率最大降幅为56%,感染前和感染同时用药比感染后用药效果好,剂量以0.5 g/kg.d为好。试验结果证明,“双黄杀毒退烧颗粒”可有效保护雏鸡抵抗NDV强毒的致死性攻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在卷叶贝母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氨基酸研究其对卷叶贝母培养物中有效组分的影响。[方法]分别在卷叶贝母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并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培养25 d后其培养物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添加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前体物均能显著地提高卷叶贝母培养物的增殖倍数和总生物碱含量。[结论]添加浓度为0.50 mmol/L的酪氨酸试验组其培养物增殖倍数最高为2.60,以添加浓度为0.50 mmol/L的色氨酸试验组其总生物碱含最高,为0.212%。  相似文献   
6.
小麦混播就是把不同品种的种子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后进行播种.这种种植方式在虞城县由来已久,以前仅限于部分群众小面积种植,但缺乏技术研究,2007~2008年度虞城县农业局农技站在这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在不增加各项投入的情况下,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7.
1997年6月16日凌晨1时许,万籁俱寂,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就在这时,位于泗水县泗水镇榆树园街北市场附近的一家理发店门口,突然火光冲天,大火顺势向理发店蔓延。同时,有一个黑影迅速消失在夜色之中。 这个理发店是谁家的呢?又是谁趁黑夜在此放火烧店呢?  相似文献   
8.
青蒿植物的遗传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建立利用发根农杆菌诱导青蒿植物Artemisia annuaL.毛状根的培养系统,分别用发根农杆菌Ri1601、ATCC15834感染青蒿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叶片、叶柄等外植体获得毛状根,并比较不同因素对毛状根诱导和生长的影响。发根农杆菌诱导青蒿毛状根的有效方法被建立,借此为青蒿大规模遗传转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跃华  刘益丽  林抗雪  马良良  代勇  徐世军  王晓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23-14024,14026
[目的]建立一套完整、快速和经济的卷叶贝母超低温保存关键技术。[方法]对卷叶贝母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技术中的预培养时间、保护剂类型和解冻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预培养时间、冷冻保护剂类型和解冻方式均是影响卷叶贝母愈伤组织冷冻保存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经预培养9 d、由10%二甲基亚砜和0.5 mol/L山梨醇组合的复合冷冻保护剂冷冻、在40℃水浴条件下解冻的卷叶贝母愈伤组织其保存效果最佳,保存后细胞的存活率可达87.39%。[结论]为更好地保护卷叶贝母种质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双黄败毒颗粒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对黄连、黄芩进行定性鉴别;并以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对黄连中的小檗碱进行定量分析。熔融石英毛细管柱为53.5cm(有效长度45cm)×75μm,运行缓冲液为50mmol/L硼砂-甲醇-乙腈(8∶1∶1),压力进样15kPa.s,运行电压15kV,柱上检测波长为265nm和280nm,毛细管柱温25℃。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对黄连、黄芩的定性鉴别无阴性干扰,专属性强。盐酸小檗碱进样浓度在10.05~160.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1%,RSD为3.6%。本方法简便、快速、可行,可用于双黄败毒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