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1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60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途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种成功模式及其特点 ,总结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与存在问题 ,借鉴国外农业产业化的经验 ,依据农业的发展实际 ,提出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
湖南早稻生产状况分析及育种技术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庆国  伏军 《作物研究》1995,9(1):25-27
通过对湖南1980~1993年水稻倦早稻的总产,单产及播种面积的变化状况,早稻当家品种(组合)、主体品种(组合)与审定品种的变化与应用状况等的分析,找出了湖南早稻生产滑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今后早稻育种的目标应是以高产为主,加强早熟与中熟偏早类型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3.
4.
1989~1991年,通过对籼型两用核不育系安农S-1及其杂交后代的育性性质与育性分离比例观察,对其在长沙地区的育性转换动态及育性遗传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安农S-1的育性转换总趋势是:可育→部分可育部分不育→不育→部分不育部分可育→可育,但在温度有较大变动时,育性产生波动;安农S-1有2个育性转换期,第一个育性转换期比较稳定,稳定不育期为7月中旬至8月底;安农S-1的育性主要由细胞核内1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安农S-1和W_(6154)S 的育性各受1对隐性非等位基因控制,并且这对非等位基因之间存在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6个杂交稻三系不育系和10个杂交早稻父本品种,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了60个杂交早稻组合。分析了在相同栽培环境条件下三系杂交早稻亲本及其所配置的杂交早稻组合的12个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12个农艺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依次为千粒重>株高>穗长>穗实粒数>结实率>穗总粒数>生育期>理论产量>实际产量>有效穗>成穗率>最高苗;除穗长外,其余性状受父本的影响较大;理论产量与结实率、穗实粒数、株高、成穗率及有效穗呈正相关,可通过这几个性状对产量进行间接选择;穗实粒数是杂交早稻选择指数中最重要的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6.
水稻氨基酸含量的品种间差异及与遗传密码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同一环境条件下,正季收获的59个早籼品种(组合)糙米的17种氨基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糙米中8种必需氨基酸与9种非必需氨基酸的绝对含量与相对含量,品种(组合)间存在明显差异;各品种氨基酸的绝对含量都与其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各氨基酸绝对含量的品种间变幅与变异系数均大于其相对含量的变幅与变异系数;糙米蛋白质质量也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赖氨酸是水稻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少数水稻品种缺乏苏氨酸、胱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等氨基酸;水稻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相对含量和平均值与其对应的遗传密码数达到显著水平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籼稻成熟胚的组织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籼稻成熟胚培养由于取材容易,因此在转基因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不高,继代易褐化,分化率不高,严重阻碍着基因工程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本研究选用了27不同类型的籼稻品种和常规粳稻品种作为实验材料,在同一培养方式下,分析了不同籼稻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之间的差异及籼稻品种与粳稻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分化率之间的差异,为目前应用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来改良籼稻品种提供理论依据.获得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水稻基因型是影响籼稻成熟胚组织培养力高低的关键因素;籼型杂交水稻不育系和保持系比常规籼稻品种、杂交水稻F1种子和恢复系品种成熟胚的培养力低;杂交水稻F1种子受亲本恢复系基因型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栽培条件对水稻镉积累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不同土壤、肥料与水分等生态栽培条件对水稻镉(Cd)积累的影响。认为土壤类型与土壤p H,有机肥与氮磷钾肥、硅肥、钙肥及其他微量元素肥,以及水分管理等均对水稻镉积累具有明显的影响;淹水是通过影响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来影响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合适的栽培方式能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减少水稻对镉的吸收与积累。并提出了今后相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稻米蛋白组分含量的品种差异及其与米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种植45个水稻品种(系),分析其谷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球蛋白等4种蛋白质含量和总蛋白含量,及其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长与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碱消值、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等米质性状指标的关系,获得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不同水稻品种(系)的4种蛋白质含量中,谷蛋白的含量最高,其绝对含量平均值为7.84%,相对含量平均值为78.04%,约占总蛋白含量的80%,醇溶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分别占总蛋白含量的10.58%、8.17%和2.76%。2)不同水稻品种(系)的4种蛋白质含量存在明显的品种(系)间差异,蛋白质含量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球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谷蛋白。3)总蛋白含量与谷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含量、清蛋白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60和0.55,总蛋白含量与球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32;不同水稻品种(系)的谷蛋白含量除了与醇溶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34)外,与其余各蛋白质含量的相关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醇溶蛋白含量与清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1),与球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29);清蛋白含量与球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4)。4)不同水稻品种(系)的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对米质性状的影响比较大,而清蛋白、球蛋白含量对各米质性状的影响不大;不同水稻品种谷蛋白含量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和–0.47),稻米醇溶蛋白含量与精米率、整精米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和0.58)。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肉种鸡笼养和人工授精技术作为种鸡饲养中先进的生产要素得到较快推广,成为种鸡场提高单位面积饲养量,节省饲料和提高产蛋后期受精率的有力措施。但由于近年来生产环境和饲养条件的变化,新的疫情不断发生,种鸡笼养的一些不利因素逐渐展现。种鸡在笼内运动的限制,影响了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