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本试验采用荧光葡萄球菌A蛋白(FITD-SPA)菌体粘附试验,红细胞(E)花环试验和红细胞抗体(EA)花环试验以及同时采用联合E和EA花环试验对猪外周血液淋巴细胞表面标志进行了研究。凡带有表面膜免疫球蛋白(SmIg)能粘附FITC-SPA菌体和可与免抗鸡红细胞(α-CRBC)抗体包被的CRBC形成花环的淋巴细胞均属于B淋巴细胞类;凡能与绵羊红细胞(SRBC)形成花环者属T淋巴细胞类。 猪外周血液淋巴细胞是采用聚蔗糖-泛影葡胺(比重=1.077克/ml)分层液经梯度离心(2,000rpm)而制备的。 在此研究中共测试了20头健康猪的外周血液淋巴细胞样本,发现带SmIg的淋巴细胞平均为17.29±3.704(范围9.5~26.0)%;形成EA花环的淋巴细胞平均为26.05±2.481(范围23.0~31.0)%;形成E花环的淋巴细胞平均为23.9±2.687(范围19.0~29.0)%。 我们也同时采用联合E和EA花环试验对20头猪的外周血液淋巴细胞样本进行平行测定,结果:EA花环细胞(B)平均为25.65±3.99(范围17.0~30.5)%;E花环细胞(T)平均为24.45±4.365(范围15.0~30.5)%;极少数带有双重受体的淋巴细胞(D)平均为O.575±0.494(范围0.0~1.5)%;余下的为非效应细胞(N)。  相似文献   
3.
关于鸡血清蛋白及其各组分的含量,人们已做了不少研究,但有关雏鸡血清蛋白及各组分的含量伴随日龄的增长而出现的变  相似文献   
4.
我们应用从本地区分离到的禽霍乱株,以肉猪作免疫体,制备抗禽霍乱猪体高免血清,用于防治禽霍乱,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囊病病毒引起幼龄鸡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首先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地区(1962年),目前已传播世界所有养鸡的国家与地区,成为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本病主要流行于幼龄鸡群(2~10周龄,以3~6周龄为多发),2周以下的雏鸡和成年鸡均不发病.该病常以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在实验条件下,对90羽1~36日龄的雏鸡定期监测了B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增长和母源HI抗体衰减情况。同时对60羽雏鸡在不同日龄时用Ⅱ系苗滴鼻免疫后,每隔5天分别检测其HI效价。试验表明,雏鸡循环血液中B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增长与雏鸡ND首免后HI抗体效价增长和持续时间成正相关性。本文证明了雏鸡ND首免除应考虑HI母源抗体水平外,还应考虑雏鸡循环血液中B淋巴细胞的增长情况,才可确定最佳首免日龄,井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对病理剖检定为猪瘟的30头份和定为猪丹毒一头份病理组织(淋巴结、扁桃体和肝脏)利用FITC-SPA标记物进行间接染色试验复诊,结果25头份材料呈阳性反应.6头份材料(包括一头猪丹毒材料)呈阴性反应。同时对31头份材料进行平行试验检查非特异性荧光反应,结果全部呈阴性反应。另外从屠宰场肉尸中采集了10头份正常猪的淋巴结、扁桃体和肾脏作阴性对照材料,进行试验也全部呈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9.
利用玫瑰花环试验对鸡外周血液T.B淋巴细胞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检测机体循环中的T细胞和B细胞,有助于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在理论上和临床实践中都有一定意义。利用T细胞上的绵羊红细胞(SRBC)受体和B细胞上的C_3受体,进E和EAC玫瑰花环可将T细胞和B细胞区分开来,并进行计数。关于淋巴细胞的玫瑰花环试验,在兽医学方面,在国内已有关于牛、猪的详细报道,但在禽类,还没有见到报道。因此,本文就鸡外周血液淋巴细胞,玫瑰花环试验的测定方法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免疫炭凝试验(ICAT)是以纯化的免疫球蛋白 GIgG 包被炭粒制成“免疫炭粒”或“炭抗体”对相应疫病进行诊断。该法虽已广泛用于畜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诊断,但尚未见于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诊断。经过反复试验证明,用 ICAT 诊断 IBD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