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为了解石鸡盲肠消化生理特点,采用石蜡切片和Grimelius嗜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鉴定石鸡盲肠嗜银细胞及其形态结构和分布规律.结果 表明:石鸡盲肠嗜银细胞呈棕黑色,嗜银细胞多分布于黏膜固有层结缔组织中,也有位于盲肠上皮细胞之间,形态多样,呈近圆形、锥形或长条形.近圆形嗜银细胞有的位于固有层,有的靠近肠腔,分别表现为封闭型和开放型特征.长条形或梭形嗜银细胞两端均有突起,一端伸向深层固有层,另一端伸向游离面肠腔,同时表现为内分泌和外分泌特征.根据形态特征和分布位置,石鸡盲肠嗜银细胞同时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盲肠管壁内的嗜银细胞密度可达6.6个/mm2,提示盲肠可能是石鸡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发酵及微生物生长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发酵及微生物生长效率的影响。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在精粗比为 20∶80的基础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果寡糖和大豆寡糖,各组功能性寡糖的添加水平分别为 0(对照组)、0.80%、1.00%和 1.20%。结果表明,饲粮添加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 pH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增加培养液挥发性脂肪酸和菌体蛋白浓度(P<0.05);每日微生物氮产量也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建立微生物生长效率与功能性寡糖添加水平之间的二次曲线模型,当甘露寡糖添加水平为 1.17%时,微生物生长效率最大,为 59.72g/kg;当大豆寡糖添加水平为 1.03%时,微生物生长效率最大,为 59.50g/kg。综合本试验结果,功能性寡糖的添加水平在 1.00% ~1.20%之间更有利于锦江黄牛瘤胃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功能性寡糖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正在兴起,已有研究表明,功能性寡糖在改善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区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4]。稻草是我国南方反刍动物常用的一种主要的饲料原料,如何提高稻草的饲用价值是许多学者关注的重点。在以稻草为主要粗饲料的日粮配制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组合功能性寡糖对稻草在锦江黄牛瘤胃降解率的影响。试验选择3头体质量(300±20)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锦江黄牛。采用尼龙袋和自身对照方法,分为3期试验,第1期为对照期,不添加寡糖,第2期和第3期分别为添加功能性寡糖组合GT1和组合GT2,测定稻草稻草在锦江黄牛瘤胃中DM、OM、CP、NDF和ADF的72 h降解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期相比,添加功能性寡糖GTl和GT2组合均能够极显著提高DM、OM、NDF、ADF降解率(P<0.01),GT1和GT2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组合功能性寡糖对CP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0.05),稻草的OM与DM、NDF、ADF在锦江黄牛瘤胃72 h降解率之间呈强相关,稻草的有机物与粗蛋白降解率之间相关性不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功能性寡糖组合对锦江黄牛的瘤胃固相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择3头健康且体重相近的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锦江黄牛,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试验分3期进行,第1期:对照期,饲喂基础日粮,不添加任何寡糖;第2期:GT1添加期,饲喂基础日粮+0.8%甘露寡糖+1.0%果寡糖+0.8%大豆寡糖,第3期:GT2添加期,饲喂基础日粮+0.8%甘露寡糖+1.20%果寡糖+1.0%大豆寡糖,每期持续14 d。利用PCR-DGGE方法进行分析牛瘤胃固相微生物PCR-DGGE图谱条带数及相似性。结果发现:添加功能性寡糖组合后,对锦江黄牛瘤胃固相微生物PCR-DGGE图谱条带数影响不明显。3头牛3个试验期DGGE图谱的相似度较高。对锦江黄牛瘤胃液相微生物多样性影响有待下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功能性寡糖(甘露寡糖、果寡糖和大豆寡糖)组合对锦江黄牛的瘤胃液细菌多样性的影响.选择3头健康且体重相近的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锦江黄牛,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试验分2期进行,第1期:对照期,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任何寡糖;第2期:添加期,饲喂基础饲粮+功能性寡糖(0.8%甘露寡糖+1.0%果寡糖+0.8%大豆寡糖),每期持续14 d.利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研究分析牛瘤胃液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添加功能性寡糖组合后,牛瘤胃液细菌PCR-DGGE图谱条带数明显增加,3头牛增加了5个共同条带.经测序,其中2个是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属,3个是未鉴定细菌.饲粮中添加功能性寡糖组合可使瘤胃液细菌菌群种类明显增加.结果提示,饲粮添加功能性寡糖组合能够影响瘤胃菌群区系,增强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石蜡切片、改良甲苯胺蓝染色的方法对余干乌骨鸡主要胃肠道内的肥大细胞进行鉴定和分布特点分析。结果显示,在余干乌骨鸡的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管壁内皆有肥大细胞的分布,尤其是腺胃和肌胃内肥大细胞尤为丰富。肥大细胞主要位于胃肠道管壁内的黏膜固有层和肌层中,有些围绕着血管周围分布。黏膜下层极少有肥大细胞分布。外膜内无肥大细胞,但空肠外膜外附有的结缔组织中,脂肪细胞周围有肥大细胞分布。肥大细胞体积较大,多数呈卵圆形,有的细胞形态不规则,甚至有突起。胞质中含有紫红色颗粒。结果表明,余干乌骨鸡胃肠道管壁内具有丰富的肥大细胞,余干乌骨鸡胃肠道具有较强的抗病原微生物和抗寄生虫功能,肠道免疫屏障较为完善。同时,大量的肥大细胞在胃肠道内的分布可能与黑色素的生成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9.
运用HE染色和3种组织化学方法—改良甲苯胺蓝、阿利新蓝-PAS和多巴氧化酶法染色对牛蛙皮肤显微结构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牛蛙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由角质层、颗粒层和生发层组成,表皮内无黑色素分布,微血管较少。真皮比表皮厚,分为疏松层和致密层。真皮疏松层内有大量团块状、致密的黑色素,微血管较多。真皮疏松层中分布着黏液腺和颗粒腺,黏液腺多于颗粒腺。牛蛙皮肤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真皮疏松层和皮下层,且多为长条形。真皮致密层呈阿利新蓝-PAS染色强阳性,表皮与真皮交界处以及真皮疏松层和致密层交界处也有强阳性带。多巴氧化酶法染色结果表明,无黑色素分布的表皮层有许多弥散、细小的阳性棕黑色颗粒状色素,而有大块天然黑色素分布的真皮疏松层阳性颗粒色素较少。结果提示,牛蛙皮肤可通过腺体、肥大细胞和黑色素发挥重要的免疫防御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江西农业大学农、林、牧3个专业教师用户的信息需求、信息行为和信息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指出农林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用户需求存在的差距,提出农林院校图书馆应增加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加强资源整合开发,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队伍建设,开展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