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苜蓿(Medicigosativa)是一种优质高产,各种家畜都喜食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它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优良牧草,也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人工牧草,以“牧草之王”而著称。苜蓿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营养成分齐全,营养价值高,尤其是粗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含量丰富,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15%~25%。优质苜蓿干草的粗蛋白含量通常在18%以上(风干基础),高于几乎所有的禾本科牧草、籽实类能量饲料和秸秆,是奶牛良好的蛋白质来源。青饲或青贮饲喂奶牛可增加产奶量,无论是青饲、青贮或调制干草,均可与精饲料媲美。而且种植苜蓿在改土肥田…  相似文献   
2.
云南文山牛和迪庆牛mtDNA的多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农户饲养条件下不同引入品种 (短角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 )与云南滇东北本地黄牛的杂交F1代及本地牛的初生 ,6 ,12 ,18,2 4月龄体重、体尺测定以及经济效益调查分析表明 :(1)滇东北本地黄牛经杂交改良后 ,胸围、十字部高等主要体尺都有极显著提高 ;初生重和各月龄体重均有显著提高 ;(2 )调查 12 1头市场交易牛发现 ,养一头杂交牛的经济收入比养本地牛高 4 9%~ 2 31%。 (3)从建立长期的肉牛杂交改良体系角度考虑 ,在云南省东北部地区 ,首先应使用短角牛、安格斯牛等中小型肉牛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 ,然后再用西门塔尔牛杂交。  相似文献   
4.
利用南方农区丰富的农田资源,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引草入田,是发挥草业优势,突破农村发展瓶颈,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探讨了西南地区农田的主要种植草种以及适宜西南地区的种植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经历20多年选育的BMY牛所取得的进展,再通过3~5年的努力将完成BMY牛的培育,届时BMY牛将是一个适应我国南方炎热地区的热带肉牛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7.
全株甘蔗育肥肉牛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 1 8头本地黄牛作为供试牛 ,用全株甘蔗作饲料进行了为期 3个月的育肥试验 ,研究了在不同营养水平条件下 (Ⅰ组直接饲喂全株甘蔗而不补料 ,Ⅱ组和Ⅲ组则在饲喂甘蔗的同时分别补饲肉牛浓缩料 0 5kg/头·日、肉牛精料补充料 2kg/头·日 )肉牛的增重效果。结果表明 :Ⅱ组的平均日增重达 555g,与Ⅲ组 (561g)相近 ;而对全株甘蔗干物质的采食量明显高于Ⅰ、Ⅲ组 ,而单位增重的耗料量和饲料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8.
王草和象草在云南省亚热带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对王草和象草在云南省亚热带地区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在产量和养分的季节变化动态上有一定差异,在早期生长速度,再生性,年总产量和抗寒性等方面差异较小,多次刈割利用时,两者均表现出再生性好,饲草产量高的特点,其鲜草,干物质和粗蛋白的年总产,象草平均为298t/hm^2,53.7t/hm^2和4.18t/hm^2,王草为276t/hm^2,58.2t/hm^2和4.30t/hm^2,种植利用时两者可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9.
经调查云南南涧碧溪乡牛羊大多数体况较差,主要是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和肠道线虫(Haemonchus similis)感染严重,据统计感染率在95%以上。一头牛在感染2000条寄生虫的情况下,每天要被寄生虫消耗血液30mL。为此,在肉牛生产过程中开展驱虫工作,就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山牛是云南省乌蒙山以南,哀牢山以东地区亚热带普通黄牛的代表品种,过去曾称广南牛。文山牛分布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一带,集中产区为广南、富宁、邱北、砚山等县,以广南县、富宁县结合部——百乐、格当、花榜、下枝梅等地所产为典型代表,目前数量约30万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