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试验旨在探究西藏地区全株玉米和紫花苜蓿不同混合比例青贮对饲料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设置6组,A组、B组、C组为正常混合组,玉米和苜蓿的比例分别为2∶1、1∶1、1∶2;FA组、FB组、FC组为混合青贮组,玉米和苜蓿的比例分别为2∶1、1∶1、1∶2,每个处理3个重复,青贮60 d。结果表明,随着苜蓿比例提高,青贮饲料中粗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氨态氮含量明显提高,粗脂肪含量明显降低。试验组中共检出22个门、46个纲、115个目、224个科、643个属的细菌,在门水平上,青贮前后的优势菌群分别为蓝藻菌门、厚壁菌门;在纲水平上,青贮前后优势菌群分别为氧发光菌纲、芽孢杆菌纲;在目水平上,青贮前后的优势菌分别为叶绿体菌目、乳杆菌目;在科水平上,青贮前后的优势菌分别为叶绿体菌科、乳杆菌科;在属水平上,青贮前后的优势菌属分别为叶绿体菌属、乳杆菌属。研究表明,全株玉米和紫花苜蓿的混合比例为1∶1时青贮饲料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探究添加不同比例玉米粉对西藏地区巨菌草青贮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以西藏地区种植的巨菌草为原料,设置4个青贮组,分别在巨菌草中添加0、5%、10%、15%玉米粉,每组设置5个重复。青贮60 d,取样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巨菌草青贮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添加玉米粉未显著改变巨菌草青贮饲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及pH值,但显著降低了巨菌草青贮饲料的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P<0.05);巨菌草青贮饲料中添加玉米粉可改善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微生物多样性测定结果显示,添加玉米粉可提高巨菌草青贮饲料中厚壁菌门、乳杆菌属和明串珠菌属的相对丰度。研究表明,添加玉米粉可以改善巨菌草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提高青贮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的青贮方法对西藏地区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西藏林芝市种植的全株玉米为原料,设常规青贮全株玉米组(A组)和半干青贮全株玉米组(B组),青贮60 d,开窖取样,测定pH值和氨态氮含量,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细菌菌群结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全株玉米常规青贮的pH值和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半干青贮(P<0.05),常规青贮的pH值小于4.2,氨态氮含量低于100 g/kg,而常规青贮的干物质、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半干青贮饲料(P<0.05)。常规青贮组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乳杆菌科、毛螺旋菌科、明串珠菌科、乳杆菌属、毛螺旋菌属和明串珠菌属等细菌均显著高于半干青贮(P<0.05)。研究表明,全株玉米常规青贮的发酵品质优于半干青贮,且全株玉米常规青贮中可产乳酸的菌群相对丰度高于半干青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不同饲喂方式与不同肠段间藏猪细菌群落组成的差异性,部分阐明藏猪肠道微生物的特异性。选用两年龄的放牧与舍饲藏猪各3头,分别采集盲肠与结肠食糜样品,测定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区域,分析细菌群落的组成,探讨盲肠与结肠细菌群落的空间差异格局;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探索盲肠与结肠细菌群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饲养方式下,在门水平细菌群落分别有4个差异分类单元,在属水平盲肠中有19个差异分类单元、结肠中有9个差异分类单元。不同饲养方式下,藏猪细菌群落的Beta多样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在放牧养殖条件下,藏猪的盲肠食糜中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TM7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结肠(P<0.05),厚壁菌门、螺旋体门、放线菌门、软壁菌门与疣微菌门相对丰度两个肠段间无显著差异(P>0.05)。放牧藏猪盲肠中Unclassified_Ruminococcaceae(厚壁菌门、瘤胃球菌科)、Unclassified_Clostridiales(厚壁菌门、梭菌目)、Unclassified_Bacteroidales(拟杆菌门、拟杆菌目)、Turicibacter(厚壁菌门、苏黎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