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5篇
  7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2.
3.
为了能够探索及研究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支流年楚河下游地带海拔3836m,采用野外田间调查采集及室内饲养繁殖天敌瓢虫技术研究,试验表明在西藏日喀则市区能够在室内温度、光照条件下能够良好的饲养及繁殖天敌瓢虫,在野外采集过程中日喀则市区及周边瓢虫优势种为异色瓢虫。  相似文献   
4.
西藏独特的地理环境,给畜牧养殖带来了许多有利条件,但也容易发生各种动物疫病。在西藏地区,牦牛作为一种常见的养殖畜禽,给当地牧民带来了经济收益,但牦牛常见的巴氏杆菌病给当地的牦牛养殖带来了很多困扰。巴氏杆菌病是一种由溶血性巴氏杆菌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病有极高的死亡率,一旦爆发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会给养殖带来严重损失,影响西藏畜牧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养殖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促使牛羊养殖数量在不断增加,而随着牛羊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随之带来了牛羊布病的大面积扩散,这对牛羊的养殖效益造成极大的威胁,因而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现阶段对牛羊布病进行了监测,但实际效果并不显著,文章简要分析了牛羊布病监测过程中显现出得弊端,并提出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旱涝灾害是昌都市主要自然灾害,了解昌都市旱涝时空分布特征,对减轻该区域旱涝灾害损失、合理利用水资源和生态屏障建设有重要意义。利用1981—2015年昌都市7个气象站的逐月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昌都市旱涝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昌都市旱涝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81—1995年旱涝交替发生,1996—2004年雨涝频繁,2005年以后以干旱为主;春夏两季降水呈弱增加趋势,春夏旱减少,秋季降水呈弱减少趋势,秋旱增加,冬季则无明显的变化;北部、中部和南部在2002年以前,旱涝存在一致性,2002年后存在较大的差异;20世纪80年代中期旱涝变率最大,旱涝转换频繁,21世纪初早期变率最小,3个区域的旱涝变率总体上与全市相似,2011年以后,南部区域变率较高,旱涝交替频繁。  相似文献   
7.
牦牛(Bos grunniens)主要分布在海拔3 000 m以上的高寒低氧地区,具有“高原之舟”的美称。经过长期的适应性进化,牦牛在生理结构及遗传分子方面表现出高原适应性特征,随着组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揭示了牦牛高原适应机制。文章对牦牛遗传背景、形态、生理高原适应性进化的改变、相应分子遗传和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牦牛及其他高原动物低氧适应的研究和高原缺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9.
10.
通过1985年至1992年八年的全区土地资源调查,查清了西藏现有农耕地45.4万公顷(680.57)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31%,其中上等耕地16万公顷(240.89万亩),中等耕地16.4万公顷(246.6万亩),下等耕地12.9万公顷(193.08万亩),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35.4%、36.24%、28.36%,在680.57万亩耕地中有18万公顷(270万亩),地势平坦较大面积连片,分布在海拔3000至3700米的雅鲁藏布江的中下游流域,水资源、光资源条件都比较充足,也是西藏主要高产的产粮地区,对西藏农业生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这部分耕地没有全部利用好,每年只种一季粮食作物,水热光田资源还有较多的剩余,根据我们近十年的研究,建议在这部分农区搞套、复种,实行一年两收技术研究,提高一个种植指数,即在稳粮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又生物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增强耕地生产能力,藏粮于田,为走持续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