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染色体精确分离是在纺锤体的正确组装和纺锤体检查点(spindle assembly checkpoint,SAC)的监控下完成的,对于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来说,纺锤体的形成和SAC都是保证染色体精确分离的重要因素,如果染色体分离错误将直接导致自发性流产或其他出生缺陷。卵母细胞中心体缺失后,细胞依然能够依靠独立于中心体而围绕染色体成核的微管反向平行排列能形成双极纺锤体,即自我组装纺锤体。由微观组织中心(microtubue organizing center,MTOC)召集微管聚集,成熟促进因子(maturation promoting factor,MPF)维持两次减数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过程,细胞静止因子(cytostatic factor,CSF)维持分裂中期结构,使纺锤体在染色体没有全部集合到赤道板时保持稳定。大体积的卵母细胞容易产生非整倍体,且卵母细胞中不含有中心体这一特殊性导致卵母细胞中是否存在SAC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争议,但现在SAC是确保卵母细胞染色体精确分离的机制之一已被初步证明。在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之间存在一种黏连,细胞会产生"等待-后期"信号抑制SAC活性,从而保持这种黏连稳定,直至所有染色体完成与纺锤体的连接,"等待-后期"信号失活,SAC启动,使染色体间的黏连失活,进而在纺锤体的作用下染色体分离。作者综述了减数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特异性组装过程和纺锤体检查点的组成及作用机制,丰富了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并为减数分裂过程中非整倍体的形成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哺乳动物生殖细胞和胚胎冷冻保存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保存物种的多样性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冷冻引起的DNA甲基化对其印记基因缺陷性疾病的发生和后代生理功能的差异会有很大的影响。作者就冷冻保存技术对配子(精子和卵子)和胚胎的DNA甲基化的影响以及冷冻引起的DNA甲基化对后代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期对配子的冷冻保存和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貉早期胚胎发育体内微环境变化,试验选用年龄相同、体重相似的成年健康母貉23只,在繁殖季节自然交配,并受配1~2次,以第1次交配为零点开始计时,分别于初配后29~99h(n=7)、100~126h(n=7)、169~268h(n=9)随机处死貉,用免疫组化、透射及扫描电镜的方法研究貉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输卵管和子宫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用X射线能谱技术对貉输卵管液和子宫液中的钾、钙、铁、锌等9种元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①随着貉早期胚胎的发育,其后期输卵管长度、黏膜厚度、皱襞高度和上皮高度均显著减小(P<0.05),输卵管直径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子宫黏膜厚度、皱襞高度及子宫腺密度均显著增加(P<0.05),子宫的直径和长度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②随着貉早期胚胎的发育,貉子宫黏膜上皮微绒毛、脂滴和溶酶体含量增多。③随着貉早期胚胎的发育,其后期输卵管液中硫、钙、铁、铜和锌元素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钾、氯和钠含量呈波动性变化;子宫液中硫、氯、钾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P>0.05),锌的相对含量显著降低(P<0.05),磷、钙、铁和铜的含量呈波动性变化。本试验初步揭示了貉早期胚胎发育内环境的变化,为貉胚胎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往的研究认为,梅花鹿和马鹿杂交后代都是可育的,但是近几年,在梅花鹿和马鹿杂交利用生产实践中,经常发生杂交公鹿配种正常,但所配全群母鹿空怀的现象,这样的公鹿人工采出的精液中通常没有精子。本研究采用细针穿刺睾丸细胞学检查方法对吉林省和辽宁省部分养殖场的梅花鹿和马鹿(正交和反交)杂交后代的成年公鹿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有一些雄性花马杂交鹿睾丸表现生精障碍,这些公鹿精子的发生被阻断在不同发育阶段。同时,观测梅花鹿和马鹿杂交雄性后代不育个体和可育个体的睾丸体积,没有发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染色体精确分离是在纺锤体的正确组装和纺锤体检查点(spindle assembly checkpoint,SAC)的监控下完成的,对于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来说,纺锤体的形成和SAC都是保证染色体精确分离的重要因素,如果染色体分离错误将直接导致自发性流产或其他出生缺陷。卵母细胞中心体缺失后,细胞依然能够依靠独立于中心体而围绕染色体成核的微管反向平行排列能形成双极纺锤体,即自我组装纺锤体。由微观组织中心(microtubue organizing center,MTOC)召集微管聚集,成熟促进因子(maturation promoting factor,MPF)维持两次减数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过程,细胞静止因子(cytostatic factor,CSF)维持分裂中期结构,使纺锤体在染色体没有全部集合到赤道板时保持稳定。大体积的卵母细胞容易产生非整倍体,且卵母细胞中不含有中心体这一特殊性导致卵母细胞中是否存在SAC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争议,但现在SAC是确保卵母细胞染色体精确分离的机制之一已被初步证明。在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之间存在一种黏连,细胞会产生"等待-后期"信号抑制SAC活性,从而保持这种黏连稳定,直至所有染色体完成与纺锤体的连接,"等待-后期"信号失活,SAC启动,使染色体间的黏连失活,进而在纺锤体的作用下染色体分离。作者综述了减数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特异性组装过程和纺锤体检查点的组成及作用机制,丰富了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并为减数分裂过程中非整倍体的形成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究玻璃化冷冻及培养过程中添加甘氨酸(glycine,Gly)对水貂GV期卵母细胞冷冻解冻后存活率、核发育、线粒体和皮质颗粒分布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对照组(没有进行冷冻处理)、冷冻组和Gly添加处理组(1 mmol/L Gly)。对玻璃化冷冻解冻后的水貂GV期卵母细胞分别进行平衡恢复3 h和体外成熟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各组GV期卵母细胞线粒体分布的差异及MⅡ期皮质颗粒分布的变化。结果显示,Gly添加处理组卵母细胞在解冻后3 h的存活率与冷冻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ly添加处理组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恢复率显著高于冷冻组(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Gly添加处理组的GV期卵母细胞线粒体正常分布率显著高于冷冻组(P0.05),但Gly添加处理组和冷冻组的GV期卵母细胞线粒体正常分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皮质颗粒分布结果显示,水貂GV期卵母细胞在冷冻后体外成熟培养至MⅡ期时,Gly添加处理组皮质颗粒的正常皮质区分布比例显著高于冷冻组(P0.05),但Gly添加处理组与冷冻组的正常皮质区分布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添加Gly可以提高冻融后水貂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恢复率,降低冷冻对其线粒体及皮质颗粒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TET蛋白是一种α-酮戊二酸/Fe2+依赖的双加氧酶家族,可以氧化5-甲基胞嘧啶(5mC)产生5-羟基甲基胞嘧啶(5hmC)、5-甲酰基胞嘧啶(5fC)和5-羧基胞嘧啶(5caC)。TET蛋白在DNA去甲基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参与哺乳动物早期发育过程。现在被广泛认可的一种途径是TET蛋白氧化5mC,接着由胸腺嘧啶糖苷酶(thymine DNA glycosylase,TDG)氧化5fC、5caC,且TDG更易切割5caC,最后经过碱基切除修复得到未被修饰的胞嘧啶,达到去甲基化的目的。去甲基化过程中调控方式主要包括调节TET蛋白水平和调节代谢产物及辅助因子。作者主要对胚胎发育前后去甲基化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究玻璃化冷冻及培养过程中添加甘氨酸(glycine,Gly)对水貂GV期卵母细胞冷冻解冻后存活率、核发育、线粒体和皮质颗粒分布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对照组(没有进行冷冻处理)、冷冻组和Gly添加处理组(1 mmol/L Gly)。对玻璃化冷冻解冻后的水貂GV期卵母细胞分别进行平衡恢复3 h和体外成熟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各组GV期卵母细胞线粒体分布的差异及MⅡ期皮质颗粒分布的变化。结果显示,Gly添加处理组卵母细胞在解冻后3 h的存活率与冷冻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ly添加处理组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恢复率显著高于冷冻组(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Gly添加处理组的GV期卵母细胞线粒体正常分布率显著高于冷冻组(P<0.05),但Gly添加处理组和冷冻组的GV期卵母细胞线粒体正常分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皮质颗粒分布结果显示,水貂GV期卵母细胞在冷冻后体外成熟培养至MⅡ期时,Gly添加处理组皮质颗粒的正常皮质区分布比例显著高于冷冻组(P<0.05),但Gly添加处理组与冷冻组的正常皮质区分布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添加Gly可以提高冻融后水貂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恢复率,降低冷冻对其线粒体及皮质颗粒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TET蛋白是一种α-酮戊二酸/Fe2+依赖的双加氧酶家族,可以氧化5-甲基胞嘧啶(5mC)产生5-羟基甲基胞嘧啶(5hmC)、5-甲酰基胞嘧啶(5fC)和5-羧基胞嘧啶(5caC)。TET蛋白在DNA去甲基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参与哺乳动物早期发育过程。现在被广泛认可的一种途径是TET蛋白氧化5mC,接着由胸腺嘧啶糖苷酶(thymine DNA glycosylase,TDG)氧化5fC、5caC,且TDG更易切割5caC,最后经过碱基切除修复得到未被修饰的胞嘧啶,达到去甲基化的目的。去甲基化过程中调控方式主要包括调节TET蛋白水平和调节代谢产物及辅助因子。作者主要对胚胎发育前后去甲基化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药害是指使用农药不当(包括喷药器械使用不当)而引起植物发生的各种病态反应,包括由药物引起植物的组织损伤、生长受阻、植株变态、减产、绝产、甚至死亡等一系列非常生理变化。常见的有:斑点、黄化、畸形、枯萎、停滞生长、不育、脱落、劣果等。轻度药害一般只使作物生长稍受影响,产量损失少;中度药害则使作物生长受到阻碍,管理得当,有可能恢复,可减少损失;重度药害可使作物受到严重危害,甚至提早枯死,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