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明SO_2湿沉降对桑树(Morus alba)幼苗生长和叶片光系统Ⅱ(PSⅡ)的影响,本研究利用Na2SO3和NaHSO3的混合液(浓度比为3∶1)模拟SO_2湿沉降,连续处理两年龄的桑树幼苗28d。结果表明,经浓度为50和100mmol·L~(-1)的混合液处理后,桑树幼苗的叶片出现明显的灼烧伤斑,叶片光合能力显著低于对照(P0.05),株高、分枝数、叶片数也明显比对照低。而20mmol·L~(-1)模拟SO_2湿沉降显著提高了桑树幼苗叶片光合能力(P0.05),增加了株高、分枝数和叶片数(P0.05),促进了桑树的生长。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分析表明,50和100mmol·L~(-1)混合液处理桑树幼苗,PSⅡ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能量(ABS/RC)、反应中心消耗的能量(DIo/RC)和反应中心用于还原QA的能量(TRo/RC)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而反应中心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照光2 ms时有活性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Ψo)值和吸收光能用QA-以后的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值均较对照略有下降(P0.05),同时非光化学淬灭的最大量子产额(φDo)值则上升(P0.05),说明50和100mmol·L~(-1) SO_2湿沉降并未影响PSⅡ反应中心对光能的吸收,过剩的光能用于非光化学淬灭,光合性能指数PIABS显著下降(P0.05),是因为PSⅡ中电子传递到受到了抑制。本研究结果证明,浓度≤20mmol·L~(-1)SO_2湿沉降有利于PSⅡ功能和活性提高,提高了桑树光合速率,促进了桑树生长。  相似文献   
2.
以桑树(Morus alba)为材料,用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的混合溶液模拟SO_2湿沉降,探讨SO_2湿沉降对桑树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CK)相比,100mmol·L~(-1) SO_2湿沉降明显伤害了桑树叶片,表现出叶片失绿发黄、边缘焦枯、含水量下降,细胞皱缩且边缘模糊,气孔数量减少,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P0.05)。在50mmol·L~(-1) SO_2胁迫下,桑树幼苗表现出一定的抗性,叶片边缘略呈焦枯状态,叶色浓绿,内部细胞体积减小,密度增大,气孔数量增多,最大净光合速率下降,光呼吸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说明桑树叶片可通过调整叶片结构,降低呼吸消耗和增大光呼吸及蒸腾速率来适应50mmol·L~(-1) SO_2胁迫。两种浓度SO_2处理的叶绿素荧光与光强的响应参数变化趋势相似,差异不显著(P0.05),当光强大于400μmol·mol~(-1)时,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和电子传递速率随着光强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和非光化学淬灭值均显著增加(P0.05)。说明SO_2湿沉降降低了桑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强了呼吸消耗,促使叶片早衰。桑树可通过调整叶片自身结构、增加热耗散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等多种途径适应SO_2胁迫,且对低浓度SO_2胁迫表现出抗性。  相似文献   
3.
移栽期低温强光对烤烟新生叶和成熟叶PSⅡ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低温强光对移栽期烤烟幼苗不同生长阶段叶片的胁迫机制,利用人工模拟移栽期低温强光环境的方法,研究了由温室弱光环境转移到低温高光环境下烤烟幼苗新生叶和成熟叶的快相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烤烟幼苗新生叶的光合性能指数PIABS显著低于成熟叶,而PSⅡ最大光合效率Fv/Fm值虽低于成熟叶,但差异不显著;在低温高光下新生叶片Fv/Fm和PIABS的降低幅度也明显低于成熟叶,说明在低温强光下新生叶更容易发生光抑制现象。新生叶J点和I点的相对可变荧光(V_J和V_I)均明显高于成熟叶,即新生叶PSⅡ受体侧的电子传递速率明显低于成熟叶,且在低温高光下新生叶的V_J增加幅度大于成熟叶,即低温强光加剧了新生叶PSⅡ受体侧电子由QA向QB传递的抑制程度,但新生叶的V_I增加幅度却较成熟叶小,说明低温强光对烤烟幼苗新生叶QB向PQ的电子传递影响较小。新生叶的K点和L点的相对可变荧光(V_K和V_L)明显高于成熟叶,并且低温高光处理下新生叶V_K和V_L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成熟叶,说明低温高光处理对新生叶放氧复合体和类囊体膜结构的伤害程度更大。总之,移栽期低温强光胁迫对烤烟幼苗新生叶PSⅡ功能的伤害程度明显大于成熟叶,这与新生叶光化学活性、电子传递速率以及OEC对低温强光胁迫更为敏感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