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近年来罗非鱼产业发展较为低迷,健康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中山市坦洲特色水产研究工作站为拓展罗非鱼产品市场供给多元化、提升罗非鱼品质和价值,推动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引进应用示范了罗非鱼脆化养殖模式。在坦洲镇罗通水产养殖场和强晟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坦洲养殖基地,率先开展两种罗非鱼脆化养殖模式的效益比较分析研究。模式1选用大规格罗非鱼(约1 kg)直接进行脆化养殖;模式2采用罗非鱼幼鱼(12.5-25.0 g)原塘养殖后再进行脆化,其中养殖30 d后脆化80 d记为模式2-1;养殖50 d后脆化100 d记为模式2-2;养殖60 d后脆化100 d记为模式2-3;养殖60 d后脆化120 d记为模式2-4。经养殖管理和数据追踪,比较分析不同养殖模式条件下渔获量、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发现,不同养殖模式的存活率都高于97.00%。养殖模式2-1单位产量低于养殖模式1,而其他模式都高于养殖模式1。养殖模式1的经济效益远高于养殖模式2,养殖模式1的单位利润为40.86元/m2,投入产出比1∶1.63,成本利润率为63.28%。养殖模式2的单位利润为-0.75-6.3...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面临着出口受阻,价格下跌,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增加等困难,尤其是病害泛滥,养殖的风险不断加大。为减少病害对养虾的危害,笔者近年来对南美白对虾采取了“鱼虾混养”、“疏养”、“轮养”等养殖模式,以暗纹东方鲀和南美白对虾混养模式对控制南美白对虾病害的效果为好,现将此模式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金斗香’番石榴是从本地番石榴实生苗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其果实卵圆形,果个均匀,平均单果质量84.8 g,最大单果质量191.7 g;果肉白色,肉质细嫩软滑、香气浓郁、风味独特;果实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ω,后同)12.0%,维生素C含量2.16 mg·g~(-1),可滴定酸含量0.25%,总糖含量7.63%。该品种植株生长迅速,分枝力强,综合性状优良、稳定,通过区试适宜在广东番石榴栽植区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5.
6.
不同杀菌剂对番石榴枝枯病病原菌的毒力和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防治我国近些年新发现的番石榴枝枯病,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番石榴枝枯病菌(小新壳梭孢)的毒力,筛选出高效药剂,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0%咪鲜胺CS对小新壳梭孢的抑菌能力最强,EC_(50)为0.2 mg/L;其次是60%苯醚甲环唑WG和35%苯甲·嘧菌酯SC,EC_(50)分别为0.23和0.29 mg/L。30%咪鲜胺CS和35%苯甲·嘧菌酯SC对小新壳梭孢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EC_(50)分别为0.07和0.09 mg/L;30%咪鲜胺CS和60%苯醚甲环唑WG的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效果也最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使用30%咪鲜胺CS和60%苯醚甲环唑WG防治番石榴枝枯病的防效最好,达到56.87%和52.40%,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8.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9亿,占全国人口的70%,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提出了我国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自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几十部农业法律法规,使我国农村法制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农村的法制化建设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10.
在中山市坦洲镇分别选择泥鳅池塘和暗纹东方鲀池塘原位进行浮床栽培水稻,分析水稻生长对鱼塘尾水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全程对池塘尾水有较好净化修复作用,水稻对泥鳅池塘尾水的悬浮物、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平均值)分别达到66.12%、56.45%、43.69%和43.58%,而对暗纹东方鲀池塘尾水的悬浮物、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35.21%、30.07%、30.60%和47.50%。试验证明鱼塘种稻对池塘尾水治理修复效果显著,下一步将研究更适合的鱼稻协同共生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