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44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茶树叶片DNA提取,纯化与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2.
<正>1958年4月,湖南农业大学(原湖南农学院)茶学专业正式成立,至今即将走过57年的历程。这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经历了几代茶学人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此刻,我们回顾往事,是想告诉人们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人的执着与坚持,分享我们的成功与喜悦,展望茶学专业的明天,为实现茶学专业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而努力奋斗。1筚路蓝缕开新域,饮水思源忆师恩茶学是中国特色教育的代表之一,其发展  相似文献   
3.
β-CD微胶囊技术在茶饮料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微胶囊技术的特点,从β-环状糊精的结构、性质和安全性方面说明了它具备分子微胶囊和天然食品添加剂的性质。并对β-环状糊精应用到茶饮料生产中的品质改善作用做了全面概述。  相似文献   
4.
开发和利用天然产物中的抗氧化成分以取代合成抗氧化剂,已成为食品防腐保鲜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茶叶中茶多酚的组成、理化特性以及生物活性,对茶多酚在食品中的应用,即肉制品抗氧化、保鲜,油脂抗氧化,果蔬保鲜,糕点防菌、抗氧化,以及在饮料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香米在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稻米加工工艺对香米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SDE法对加工过程中香米香气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碾磨程度的提高,香米中香气成分的损失越大,由谷糙分离米至成品米,杂环类、酮类、酯类、烃类、醛类及醇类香气成分的含量减少,分别减少了71.52%,29.70%,27.64%,27.38%,26.83%,20.00%;而酸类香气成分的含量却呈增加的趋势,增加了21.77%.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微观方面对揉切机具与叶细胞组织损伤的关系,叶细胞组织损伤与红碎茶品质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目的在于合理选择和利用现有制茶机具,提高红碎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微观方面对揉切机具与叶细胞组织损伤的关系,叶细胞组织损伤与红碎茶品质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目的在于合理选择和利用现有制茶机具,提高红碎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日本碾茶生产与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碾茶是日本独特的绿茶种类,与其他茶类相比,具有不同的栽培、制造和饮用方法。为增加茶叶中的氨基酸、二甲硫和叶绿素等内含成分,栽培时要进行覆盖;为增加茶叶独特的风味,加工中蒸青叶不经揉捻,在传统的砖制干燥机中烘干。烘干后的碾茶,经石磨碾磨成粉末称为抹茶,抹茶可直接饮用或食用。笔者曾在日本留学访问,现将了解到的碾茶生产、加工情况作一介绍,旨在为我国茶叶生产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离猫源弓形虫,本试验从云南洱源、怒江两地区捕捉18只野猫,取其心脏、肝脏、肺脏、脑组织用盐酸—胃蛋白酶溶液消化处理后,腹腔接种小白鼠,将分离到的弓形虫虫株至少传3代,用特异PCR方法对所分离的虫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18只野猫的样品中分离出3株弓形虫虫株,用特异性引物对3株虫株进行PCR鉴定,均得到弓形虫的特异性目的条带,测序结果表明所扩增出的DNA片段确为弓形虫核糖体B1基因部分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与T.gondii B1的同源性为100.0%。将动物组织用盐酸—胃蛋白酶溶液消化处理后腹腔接种小白鼠是一种分离弓形虫虫株较理想的方法,对弓形虫B1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可以快速地鉴定弓形虫虫株。  相似文献   
10.
刘富知  朱旗 《茶叶通讯》1992,(3):14-16,30
茶树系一种常绿长寿的木本植物,其寿有达八百岁者。但在栽培条件下,由于人们的强烈干预,显著缩短茶树的寿命,且越是远离根茎部的枝条衰退越快。然而,茶树为延续自己的生命,当地上部部分或全部衰退时,骨干枝的中下部、根茎部、乃至根部的不定芽或潜伏芽便抽生出新的生长势特强的枝条,以取代原有枝系,重新形成较旺盛的树势和生产能力,这就是茶树的自然更新。茶树更新修剪(台刈、重修剪等)正是利用茶树这种自然更新(或称再生)能力。这种修剪在树龄多大时进行为宜,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