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昆虫的一生从卵到成虫需要经历多次改头换面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如此明显,又有固定的周期,使昆虫成为探索生命奥秘的理想的实验模型.现在已经知道,昆虫的发育主要靠神经内分泌系统来调节.一般地说,神经系统接受环境的刺激,如光照、温度、湿度和食物等,把这些冲动转变成化学信使或激素,然后由这些信使引起各种效应器的  相似文献   
2.
保幼激素类似物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合成杀虫剂问世以来,有效地控制了许多害虫的发生;同时也杀伤了害虫的天敌,从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当前农业和公共卫生的需求,尚不可能从根本上减少常规杀虫剂的用量。而发展的趋势,要求新的杀虫化合物对害虫有一定的专一性,能破坏害虫代谢中一些特有的生化机制,使害虫难以产生抗药性,而对人畜无毒或可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3.
    亚洲玉米螟幼虫血细胞包囊具双相性.当DEAE-sephadex珠子被诱导进亚洲玉米螟幼虫的血腔内后,颗粒细胞首先在3 min内吸附到珠子表面,浆细胞随后吸附形成多层浆细胞层,注射48 h后最终形成重叠细胞层的平滑囊鞘.完整的囊鞘显示有3层明显不同的区域.颗粒细胞起着最初识别血腔中的外源体作用,一旦珠子被颗粒细胞识别为外源体,颗粒细胞将裂解释放一些公认的物质诱导浆细胞识别外源体,于是包囊被立刻启动.总之,研究结果显示亚洲玉米螟幼虫包囊明显依赖血细胞之间的互相合作.  相似文献   
4.
咪唑类化合物YA20对家蚕眠性和变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大桓  朱湘雄 《蚕业科学》1989,15(4):196-201
本文探讨了咪唑类化合物YA20对家蚕第四龄及熟蚕的生理效应。(1)第四龄48小时的蚕经结扎去头,导致去头蚕产生蛹态,用1000ppm的YA20或50-1000的保幼激素类似物738的丙酮液分别浸渍处理,去头蚕在蜕皮后保留幼虫态,若用100-1000ppm的YA20丙酮液浸渍熟蚕,则熟蚕蜕皮后产生幼虫态,表明YA20具有保幼激素类似物的效应。(2)四龄蚕初期连续添食YA20 48小时,可有效诱导三眠蚕,与正常四龄蚕相比,三眠蚕血淋巴中蜕皮激素的滴度高峰期被明显推迟。但是,用植源性蜕皮激素及YA20同时添食,则可完全抑制三眠蚕的发生,还讨论了YA20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抗保幼激素、抗蜕皮激素及保幼激素类似物等三种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