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前,果树营养元素的缺乏和过剩,所造成的营养失调现象非常严重。其原因是多年来果园施肥以氮、磷、钾为主,部分果园仅以氮肥为主,有机肥和其它元素肥料很少使用或不使用。本文以红富士苹果的叶片为试材,分析了叶片中主要营养元素的种类和含量,提出了苹果园施肥的配方比例,为科学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痢疾是牛、猪临床常见病症,笔者用自拟山楂地骷髅汤治疗痢疾73例,治愈69例,现介绍如下。1方药组成:陈白莱菔地骷髅、山楂、红白糖加减与用法:初痢者加金银花;久痢者加炒槐花,椿皮,水煎候温灌服。2病例2.11998年5月11日,我乡村民5岁乳牛拉稀来站...  相似文献   
3.
1 特点自 1990年改革开放以来 ,我县畜牧业形势呈现出以下特点 :1 1 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中的比重提高。 1999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 2 540 35万元 ,比 1990年增长 3 5倍 ,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 1990年的 2 4 76 %提高到34 96 %。1 2 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发展快。 1999年全县草食畜存栏达 2 1 31万头 (只 ) ,比 1990年增长 13 59%。1999年牛存栏由 1990年的 4 52万头增加到 5 0 2万头 ,增长 11 0 6 % ;羊年末存栏由 1990年的 12 89万只增加到 14 85万只 ,增长 15 2 1%。1 3 养猪生产徘徊不前。猪年末存栏数 ,1990年为0 4…  相似文献   
4.
1988年循化县马鼻疽疫情防制达“净化区”标准。我们于1996、1999年进行了马鼻疽疫情监测。结果表明:我县马鼻疽防制工作仍保持着“净化区”标准的成绩。据资料记载,循化县1953~1988年共检马属动物37500匹,马鼻疽阳性138匹。在五六十年代,文都、道帏等乡马鼻疽感染率高,流行面广,是我县的主要疫点。1996年我们对文都、道帏、白庄3个乡的7个村进行了马鼻疽监测,受检率为100%,阴性率为100%。1999年,我们对上述3个乡的6个村进行了马鼻疽监测。监测采用马鼻疽菌素点眼法,按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5.
<正>僵猪,表现皮厚、毛长、体瘦小、肚子圆,屁股尖、生长发育受阻,在山区农村中约占饲养量的25%。造成饲养周期延长、成本增加,给生猪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为治疗此病,笔者翻阅了大量资料,其中,用针灸  相似文献   
6.
<正>母猪产后乳汁分泌减少或者完全缺无,是初产及老龄母猪的常见病。仔猪出生后吃不到足够的初乳,容易诱发黄白痢等胃肠疾病,给养猪业造成经济损失。笔者曾尝试与同行交流过的几种方法,对防治本病效果满意,浅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正>僵猪表现皮厚,毛长,体瘦小,肚子圆,屁股尖,生长发育受阻,在山区农村中约占饲养量的25%,造成饲养周期延长、成本增加,给生猪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为治疗此病,笔者翻阅了大量资料,其中用针灸治疗僵猪疗效较为满意。为进一步验证该疗法,笔者从1998年开始在临床上进行验证治疗,12年来共收治僵猪105例,治愈89例,有效率达90%以上,现将临床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发酵床牦牛养殖模式对寄生虫病的防治效果,将120头体重均匀、体况良好的牦牛随机分为3个组(A、B、C),其中A组对垫料进行堆积发酵处理,并在试验期内进行2次驱虫,B组只对垫料进行堆积发酵处理,C组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对3个组分别在发酵处理前15 d(-15 d)、处理当天(0 d),及进牦牛后45、90、120 d,采集发酵床表层垫料及新鲜牦牛粪样,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虫卵沉淀法、麦克马斯特氏法进行寄生虫虫卵定性和定量检测,同时测定各组牦牛的体长和体高;从垫料发酵开始,每天测量3组试验牦牛发酵床垫料表层下20cm处的温度,连续测量15d。结果显示:A组、B组垫料最高温度分别达到(60.1±0.2)℃和(60.1±0.3)℃,其中A组显著高于C组(P <0.05),B组极显著高于C组(P <0.01),且发酵过程中A组和B组垫料的温度均维持在50℃以上;3组的垫料中都发现有蛔虫卵、吸虫卵、绦虫卵和球虫卵,但A组在牦牛进入后45 d时蛔虫卵和绦虫卵转阴,B组在试验期间始终能检测到虫卵,但有下降趋势,而C组在整个试验期间一直有虫卵存在,且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A组牦牛的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