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效果及病原学流行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采自该州3个县(市)的789份羊血清进行免疫抗体检测,同时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242份羊眼结膜拭子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该州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养殖羊的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74.44%、81.98%,均超过农业部规定的最低标准;病原学检测均为阴性。说明该州养殖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效果良好,发生疫情的风险较低,但需要加强对规模场羊群的免疫管理。  相似文献   
2.
1动物免疫标识制度的含义及意义1·1动物免疫标识制度的含义动物免疫标识制度是指动物经过了强制免疫后佩带标识,动物凭免疫标识上市的制度。免疫标识包括免疫耳标、免疫证明和免疫档案,实行一畜一标制。实施免疫标识制度可以识别动物的来源、免疫的种类、数量、时间和防治员等  相似文献   
3.
我市某养殖户饲养的七彩山鸡30只,5月龄时开始发病,在发病后5日求治,其间已死亡2只,正发病8只。通过症状观察、剖检和病原检查,确诊为白喉型鸡痘并发大肠杆菌病。临诊症状:发病鸡食欲减退,消瘦,羽毛松乱、干燥无光泽,精神萎顿,张口呼吸、甩鼻,不愿走动,...  相似文献   
4.
5.
本研究旨在了解广州市鸡肉中沙门菌的流行情况、血清型分布及肠炎沙门菌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对采集自广州市部分农贸市场的鸡肉样品,参照国标检测方法(GB4789.4-2016)进行分离培养并使用泰国SA公司沙门菌属诊断血清进行血清分型;用Kirby-Bauer法测定肠炎沙门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PCR方法检测肠炎沙门菌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显示:316份鸡肉样品中,阳性率为76.9%。共鉴定23种血清型,主要血清型为阿贡纳(Salmonella Agona,19.8%)、科瓦利斯(S.Kottbus,14.0%)、姆班达卡(S.Mbandaka,11.9%)、肯塔基(S.Kentucky,10.3%)、肠炎(S.enteritidis,7.8%)、布伦登卢普(S.Braenderup,7.4%)。耐药性结果显示:肠炎沙门菌对萘啶酸耐药率最高(100.0%),其次是磺胺复合物(79.0%)、氨苄西林(57.9%)、链霉素(36.8%)、四环素(21.0%)、庆大霉素(21.0%)、头孢噻肟(15.8%)、头孢他啶(5.3%),多重耐药率为68.4%。肠炎沙门菌中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基因gyrA、gyrB、parC的突变率分别为94.7%、73.7%、15.8%,最常检出突变为苯丙氨酸-414→丝氨酸(73.7%),其次是天冬氨酸-87→甘氨酸(42.1%)、天冬氨酸-87→色氨酸(31.6%)、丝氨酸-83→色氨酸(21.1%);喹诺酮类耐药质粒的检出率较低。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blaCTX-M的检出率分别为42.1%、10.5%。结果显示,广州市鸡肉中沙门菌的污染率较高,血清型复杂。肠炎沙门菌对萘啶酸、磺胺甲基异恶唑、氨苄西林等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多重耐药率高。肠炎沙门菌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基因突变率高,与肠炎沙门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霉菌和霉菌毒素种类繁多,能够引起谷物、饲料、食物等多种物质霉变,所产生的霉菌毒素通过饲料或谷物进入家禽体内,从而不同程度的损伤鸡体各内脏器官,使其生产性能和肉品品质下降,严重时甚至引起大批死亡。主要结合霉菌毒素对产蛋鸡造成的不同临床表现和危害,对霉菌和霉菌毒素作了概述并提出防治措施,旨在让广大养殖户和兽医技术人员更好地防控霉菌及霉菌毒素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李书宁 《中国家禽》2000,22(6):28-28
雏鸡脐炎是由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以雏鸡腹部膨大,脐孔开张,红、肿为特征的疾病。它主要是由产蛋母鸡患有大肠杆菌性输卵管炎或卵巢炎致使种蛋被感染所致,在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但大多是零星发生。此次遇到的雏鸡脐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虽经采取紧急措施后,病情得到及时控制,但仍给养殖户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现将诊治过程介绍如下。1发病惰况及症状 该养殖户从某私人孵化场购入800只本地土鸡雏,入舍1日龄死亡15只;2日龄时死亡22只;3日龄时死亡30多只,病雏数逐渐增多。病雏精神沉郁,衰弱,低头缩颈,羽毛松乱…  相似文献   
8.
景洪市某旅游景点饲养的50多只成年蓝孔雀,于2006年2月16日开始发病,17、18日各死亡1只。经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及实验室镜检发现有较多纤细长10~60 mm的线虫,确诊为毛细线虫感染,现将诊治情况汇报如下。1发病情况该批孔雀饲养已有1年多时间,其间严格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发病前期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腔上囊炎,是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伤为特征。该病在西双版纳州较常发生,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发,一般多发于18~25日龄的雏鸡,感染1周龄雏鸡极为少见。笔者接诊了一起7日龄雏鸡发生法氏囊病例,现将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1年8月18日上午,由景洪市某森林公园送来患病孔雀4只(其中1只于8月17日晚已死亡),经对死亡孔雀和1只极度衰弱的孔雀进行病理剖解、病原分离、虫体鉴定,确诊为异刺线虫、环形毛细线虫病。经对该园孔雀进行综合防制,病情得到控制,孔雀群生长良好,再未出现死亡病例。1发病情况该园饲养孔雀100多只,近一段时间,饲养员发现有部分1岁龄左右的孔雀精神不振,被毛粗乱,极度消瘦,食欲废绝,拉黑色或蛋清样恶臭稀粪。经投服磺胺嘧啶钠、氯霉素等药物治疗,病情不见好转。8月17日晚孔雀死亡1只,前来就诊。2剖检变化对病死和体况极弱的两只孔雀进行剖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