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为了建立小麦RAPD反应的最佳体系,保证反应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寻找小麦冷暖型基因差异,降低试验成本,在相同PCR扩增程序(94℃预变性5 min,94℃变性45 s,38℃退火1 min,72℃延伸1.5 min,40个循环,72℃延伸10 min,4℃保存)下,对冷暖型小麦基因组DNA的RAPD扩增体系各参数进行比较筛选,创建其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 20 ng,10×PCR缓冲液2.5μl,dNTPs 0.2 mmol/L,Taq酶1 U,Mg2+浓度为2.0 mmol/L,ddH2O 12μl,随机引物10 ng。  相似文献   
2.
重组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lar stomatitis virs,VSV)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病毒载体,可应用于制备疫苗和治疗肿瘤,但该载体仍存在安全性问题,高剂量注射实验动物可导致产生神经毒性.为减低乃至去除野生型VSV的致病性,作者针对VSV毒力因子,构建了Matrix蛋白和G蛋白双位点突变型重组VSV,该病毒敲除了原来Matrix蛋白的第51位精氨酸和G蛋白C末端的28个氨基酸.相比野生型VSV,新病毒的致病性显著降低.试验也证实这个致弱的病毒是由于2种不同弱化机理共同作用所致,即Ⅰ型干扰素作用和复制能力减低.新型VSV病毒载体有希望成为一个更安全、有效的疫苗载体.  相似文献   
3.
饲料中霉菌毒素生物学特性及其检测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菌毒素是毒性很强的霉菌次生代谢产物,是农作物的霉变重要诱因。当被动物体食入、吸入或被皮肤吸收后,霉菌毒素常常会引起机能减退、疾病乃至死亡。导致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的原因包括环境因素和饲料生产环节两个方面。高温高湿的环境会促进霉菌毒素的生长旺盛。近十年来因为与人类以及动物的健康和生产密切相关,霉菌毒素的研究不断得到重视。因此,饲料原料有效的、低成本的、快速的检测手段尤为重要。当前方法有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薄层色谱法(TLC)。此外,酶联免疫吸附(ELISA)也被应用到快速检测中。荧光偏振免疫法等新方法也逐步被应用,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方法也不断被报导。防治农作物霉变的方法包括提早收割,合理干燥、设备处理和储存加工。此外可以使用化学、生物、脱霉剂等来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