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用20—25%PEG溶液处理花生种子48小时,提高活力效应较大。在渗调期间,有明显的ATP合成,为萌发初期胚根、胚轴的生长提供能源。PEG渗调还可以提高花生幼苗的异柠檬裂解酶活性、ATP酶活性以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在渗调期间,胚轴和子叶对磷素(~(32)P)的吸收能力和NRA合成水平均受到明显促进;RNA合成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种子。~(32)P渗入DNA的现象也很明显,可是,对照种子在吸胀3小时内也出现~(32)P渗入,这可能与DNA的修复有关。在3—4℃中吸胀(预冷吸胀1—5天),发芽率显著下降。如预先渗调处理,在同样条件下种子的抗寒能力却会大大提高。电导测定结果,质膜透性减少,可见渗调有利于膜的修复。与此同时,渗调种子的膜脂脂肪酸不饱和指数(IUFA)比对照种子高。应用PEG渗调还可提高乙烯释放、ACC含量和ACC合成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 DTMUV)E蛋白,试验利用RT-PCR方法扩增DTMUV E基因,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后,与pET-30a(+)载体连接,然后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DTMUV-E,再转化至大肠杆菌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DTMUV E蛋白,通过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Western-blot方法鉴定反应原性,分别从诱导时间和IPTG浓度方面对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表达产物的可溶性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大小约为1 503 bp的DTMUV E基因,并成功与pET-30a(+)载体连接,获得分子质量约65 ku的融合蛋白,可以与兔抗6×His多克隆抗体和鸡抗DTMUV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终浓度为4 mmol/L的IPTG诱导4 h为最佳表达条件,重组蛋白DTMUV E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说明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的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DTMUV E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