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兽医临床中,对于幼畜惊风病的治疗,笔者在用西药清热镇静、补液等措施的同时,内服中药羚角钩藤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以供参考。1病因此处所指的惊风病是指患畜有眩晕欲卧、震颤、抽搐等症状时的征候。即指肝风内动症。肝为风木之脏,热盛可产生此证。热极生风,指在外感热病中,由于邪热亢盛,因而引动肝风所表现的征候。此证多发生于温热病的极期。热邪充斥三焦,热势炽盛,故高热;热入心包,心神昏愦,则神昏、狂躁;热灼津液,筋失所养,引动肝风,故见抽搐,痉厥,项强等筋脉拘急的表现。此证的辨证要点在于高热与肝风症状并见…  相似文献   
2.
造林整地是造林六项基本措施之一,是造林成活的主要环节。而通过节水抗旱综合整地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壤含水量,还可以为林木的成活、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发展优质肉羊养殖与农民增收的定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牧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目标."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农民能不能实现富裕,关系到整个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的问题.由于西宁农业区的地理、自然条件制约了生产的发展,农民增收的难度很大.为了全面建设西宁市小康社会和加快西宁市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西宁市百万农民脱贫致富是必走之路.  相似文献   
4.
中西结合兽医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数十年来中西兽医结合所取得的成就,促进了这一学科的发展。中西结合兽医学是建立在科学实验之上的兽医学,其一切理论来自于科学实验,其一切实践都应受科学实验的指导。中西结合兽医学不是简单的中兽医学和西兽医学相加,也不是支离破碎的点点滴  相似文献   
5.
便血是一种临床症状,其出现原因多端,病机因素也十分复杂。笔者经临床实践,对辨治家畜便血症有一定的体会,家畜便血临床辨治又有肠道湿热、血热炽盛之分,气血两虚、脾胃虚寒之别,现将其分述如下,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6.
外感热证指机体内阳气为抗御外邪而过度亢盛所表现的全身性病证。在临床上病猪表现为高热(40℃以上),不食,喜饮凉水但尿少,结膜潮红,大便燥结或热臭味重的稀粪。对此证单用西医方法治疗,效果不佳;笔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以中兽医清热疗法,用自拟败毒饮煎液灌服治疗病猪,收效较  相似文献   
7.
补中益气汤为补益脾胃,升提中气之方,由柴胡、升麻、党参、甘草、陈皮、白术、黄芪、当归组成,主治中虚气陷所表现出的多种病症。本人在临床上辨证施治、灵活加减,治疗各类牲畜84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药小别     
中药与化学药品、抗生素、生物制品等现代药物不同,主要是采用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产物。中药有四气五味药性之分,有升降浮沉作用趋势,单就其每一味药来说,各种药物作用与性质各不相同。在中兽医临床上,仔细辨别相似、相近的药物,才能准确运用中药合理组方,才能药病相符。现介绍部分常用中药的运用异同。葛根和柴胡都是解表药,但葛根走阳明经,治热遏于肌表,无汗,口渴,项背强痛等;柴胡是少阳经药,治邪在半表半里而呈现寒热往来症候。百部、天门冬虽都能治咳嗽,但功效不同;百部微温而燥,治肺寒久咳,肺痨咳嗽,并能杀虫;天门冬性寒润,宜治热…  相似文献   
9.
咳喘是肺的宣降功能失常而引起的一种症状。引起的原因甚多,但也不外感受外邪或病邪阻肺,肺气不足等。一般初发者多属外感,以邪壅于肺为主;久病者多属内伤或外感诱发内伤,以正虚而痰气阻肺为主,亦有纯由肺肾大虚而致喘者。马属动物咳喘在兽医临床中常见,笔者对此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调研,国内外对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种质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量的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调查、菌种分离和鉴定及菌根菌剂应用等方面,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种质资源研究数量非常少。本研究系统梳理了目前报道的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20属50种,并从低效人工林生态系统质量与水土保持功能提升、林下菌根食用菌产业发展及林业生态综合治理高效乡土菌剂开发等方面提出了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种质资源功能挖掘的研究和应用展望。未来应加强对樟子松的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调查和收集,建立野外调查和长期监测体系,揭示外生菌根真菌分布规律及物种多样性,建立从分离、筛选、评价到菌根菌剂产品所需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为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种质资源的保护、林下菌根食用菌产业发展及高效乡土菌剂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